“因为火星也救不了他们。”昂热冷冷道。
EVA的光影闪烁,调出复杂的太阳系模拟图,各行星的数据标注其间。
“火星表面平均辐射剂量约为地球的250倍;重力仅为地球38%;磁场微弱近乎于无;大气稀薄(<1%地球气压)且95%为CO?;昼夜温差超100℃;全球性沙尘暴可持续数月……”
“任何火星基地都将成为比南极站脆弱百倍的‘玻璃穹顶’,永远依赖地球的物资补给和技术支持。一次大规模的太阳耀斑、一次陨石撞击、一次生态循环系统的微小故障,都可能导致整个殖民地崩溃。”
“月球更糟。”
弗拉梅尔啜了口酒,“辐射、温差、两周长的黑夜……那只是个前沿哨所,连‘穹顶’都算不上。”
“没错。”昂热指向星空图,“无论火星开发,还是月球基地,看上去炒得火热,媒体渲染得像人类第二家园。但这些计划的本质理念,都是服务于地球的——是资源开采、科学研究、技术验证,甚至只是政治秀场。”
“它们是延伸出去的触手,是矿场,是实验室,是跳板……但永远是附属品,仅是辅助主体的太空工业。其存在价值,完全依赖于地球母体的健康和供给。”
他的手指划过整个太阳系投影,最终定格在那颗蔚蓝色的星球上:
“纵观整个太阳系,甚至我们已知的宇宙……最得天独厚的,唯有地球。”
“恰到好处的引力,强大而保护性的磁场,丰富液态水,厚重的大气层,完美的碳-氧-氮循环,历经亿万年演化出的复杂生态圈……这一切共同构成了一个无比精密、脆弱又坚韧的生命摇篮。”
“条件远胜于任何我们能用科技模拟出的、资金黑洞般、需要时刻维护的‘铁罐头’。”
“所以,”昂热的声音沉静如铁,带着百年沧桑磨砺出的清醒,“末日派的先驱者们很快意识到,他们并非在寻找备用的家园,而是在为自己建造一个个更为华丽的坟墓。他们,以及他们试图保存的文明火种,将永远生活在恐惧之中——”
“——毕竟,龙类的炼金术既然能成功让一个分支种族改造并占领了环境极端恶劣的金星,”弗拉梅尔喃喃接上,脸色发白,“那么,无论躲到火星还是更遥远的外太阳系,在黑王眼中,恐怕都算不上安全。”
“纵然外太空几乎不存在四大元素,尼德霍格也可以凭借着至高的伟力,将一座座山峦抛掷出地球的引力圈,像恐龙杀手那样轰击任何它想毁灭的目标。”
“逃亡,必须逃得足够远,远到超越太阳的引力疆域,甚至更远的星际深空。”
EVA适时地接回话头,调出了新的资料:“基于金星龙族提供的部分技术验证和对黑王力量的极端高估,末日派委员会在1980年前后,正式放弃了任何形式的行星殖民方案,转而全力倾注于恒星际飞船的研发。”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除了源自金星的部分龙族技术启发,更依赖于一项人类自身科技的突破——可控核聚变。”
光幕上出现了一座庞大环状装置的模糊蓝图,标记着复杂的俄文术语和参数。
“同样是1980年前后,在前苏联境内,由末日派深度渗透并主导的‘托卡马克-7’项目,首次实现了氘氚聚变的长时间稳定约束燃烧,输出能量首次显著超过输入能量。”
“随后,用了3年时间,常态输出功率达3亿千瓦的托卡马克反应堆‘普罗米修斯之心’在北西伯利亚的023号绝密城市正式建成,并达成了无间断运行的目标,只可惜输出的能量不够稳定,对电网的压力过大……”
“尽管因未能氚自持、维护成本过高的缘故,这项技术从未真正投入到苏联的民用或军用能源网络,但以此为基石,整个计划的核心——‘代达罗斯-改’核聚变脉冲引擎的设计才真正成为可能。”
“末日派迅速复制并改进了第一代的氘氚反应堆,并实现了第二代聚变技术——氘氦3反应堆的稳定运行,其能量产出效率和清洁度远超前者,中子辐照损伤也大幅降低,更适合长期深空航行。”
“但氦3……”副校长皱紧眉头,“地球上的氦3储量以千克计,他们从哪里搞到足够驱动一艘750万吨巨舰航行至土星的氦3?”
“炼金术。”昂热缓缓吐出三个字,“唯有炼金术中的元素嬗变,才能解释这种状况。”
“你是说,贤者之石?这东西除了‘点石成金’,还能凭空制造氦3?”副校长喃喃自语:“倒也不是不行,可……产量呢?”
EVA确认了这一点:“根据档案碎片分析,他们至少运行了上百个超大型炼金矩阵,周流不息地泵送了数万吨的高纯度水银,持续运转了超过十年。这些矩阵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对重水和锂6的物质转化。”
“粗略估算,为了催化生成足够多的氦3与氚,整个计划期间,总计消耗了……17.4吨经过高度提纯和炼成的贤者之石粉末或结晶。”
“十七点四……吨?!”
弗拉梅尔的声音彻底变调了,充满了荒谬感,整个人几乎跳了起来:“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贤者之石的获取何其艰难!”
“秘党上千年的积累,明面上记录在案的、有据可查的成品总量,加起来也不超过50公斤!哪里来的这么多?!”
“是谁提供给他们的?”昂热追问。
“大部分来自于中~国混血种世家的……‘收藏’,或者说,‘资助’。”EVA补充着回复,“末日派似乎与那边的一些古老势力达成了深度合作,还有一部分,标注为‘新近合成’,但其材料来源……不明。”
“不明?”昂热皱眉。
贤者之石的合成技术早已失传,连弗拉梅尔,这位当代秘党公认的首席炼金大师,都只能勉强利用高阶龙类的骨骼来制取,可无论原材料的稀缺还是缓慢的产率,都绝无可能在短时间内凑齐如此天量的数目。
更确切地说,或许千分之一都难如登天。
“是的,不明。”
EVA确认:“数据库中没有相关记录。”
“材料来源不明,合成技术也远超我的认知……”副校长颓然坐回椅子上,脸色灰败,“除非……有龙类,而且是极高阶的龙族炼金术大师,直接参与并主导了这一切。”
“只有这个解释。”
昂热的声音冰冷,“唯有龙类,才可能掌握如此大规模、高效率炼制贤者之石的秘术。”
“它们将这项技术,或许连同部分必需的‘原料’,作为投资,交给了末日派,以换取船上的席位,或者……别的什么承诺。”
“1992年,”EVA继续推进着时间线,“又发生了两件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大事。”
……
几乎同一时间,施夷光已从施工观测平台返回,来到了片被石俑围住了的空地。
衣袖轻摆间,一柄青色小剑骤然出现,没入了她身后飘着的那幅核武画卷,精准地插进了一个正二十面体带刺金属球的隐藏槽位。
很快,这个原本放置于一个洞天小泡中的激光诱导微聚变点火设备,就被吊着取了出来,飞离了画卷,化作了高达三四丈的沉重装置,立在遍布符线的青石板上。
“……目前为止,现有的托卡马克、仿星器等可控核聚变装置,生成太阳真火的比率都微乎其微,应该还不到同等功率下,恒星内核的亿分之一,甚至可能低上十几个数量级。”
她操控着收起飞剑,向赵青介绍起了近期最重要的研究之一,“核聚变与太阳真火的关联性”:
“相互对照之下,我个人的推测是,影响太阳真火生成的因素中,等离子体的密度很可能是这其中的关键,胜过温度……”
“例如典型的ITER,就比大气密度低好几个数量级,远不及太阳核心的1.5×10^5kg/3,毕竟后者的压强可是足足2445亿个大气压,超过前者千亿倍不止……”
“此外,聚变反应的路径差异,或许也为它提供了几个数量级的贡献——太阳的氕氕、氕氘、氦3氦3等PP链及其分支反应,尤其是前两者,量子隧穿的主导,以及光子从日核产生至抵达光球层的漫长时间,均与实验室瞬间完成的、以氘氚为主的聚变过程,存在着根本性的环境差异。”
“关于密度上的问题,激光点火装置已初步完成了相关验证,表明该因素的确跟真火生成效率的提升存在强关联,虽仍难以复现太阳内核那等极端的引力压缩环境,但勉强达到了万分之一的水平,只可惜……”
“可惜Q值实在太低,仅0.01上下,综合来说,只有百万分之一的产率。”
赵青在另一边随意接口:“还不如直接炸些氢弹,虽然生成的太阳真火绝大部分都被冲散难以收集,但起码成本低廉,可以用来正常发电。”
“……换一个角度,把太阳真火注入聚变堆内、进行催化的试验,结果怎么样了?”
“在早期的试验堆中,仅表现出了十万分之一左右的功率增幅……”
施夷光想了想,回道:“后续经过屏蔽层的重新设计,太阳真火被光压辐射‘吹’出铍钨复合层的状况基本消失,解决了外泄,就上升了数百倍。”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