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皇宫之内。
文国师赤裸裸的言语让文武百官很是惭愧。
特别是当朝武将,一个个后槽牙都快咬碎了,却说不出任何反驳词汇。
就像之前兵部尚书所言,不说游斗的战线,就只是固定边关据点,就有足足三百四十七個之多。
这么多据点战场,哪怕是下边有将军、万夫长等士官协助,想要将瞬息万变的战场,将这么多据点情况加以分析,得到最好的战略方案后,再拧成一股绳。
其中难度只是简单脑补下都让人头皮发麻。
更何况他们这次的对手可不是什么无名之辈,而是三教,即便如今还未看到三教高层亲自下场,但如此战事,怎会没有一位厉害的元帅统筹。
而三教请来的元帅,用屁股想也知道不是一般人。
甚至在场有些官员,还生出三教会不会将第二强国的那位兵圣请来的想法。
要真是这样,这场战斗别打了,本来人数就劣势,战略还不如,直接投降吧。
“也就是说,中级战场国师有方案了,我们现在只需想办法赢了下级战场。”
周武说出总结,而后环视在场官员,“谁有具体措施策论”
没人回答。
这位大乾新帝就将目光看向文国师。
文尧臣摇头“人力终有穷尽时,内政我擅长,分析出问题我可以,但具体带兵打战我真不行。”
顿了顿,他又补充“仲国师也不行,且他与腾系前辈正在医山守着大阵核心,根本抽不出身。”
“所以这场战事,我大乾只能输喽”
周武沉声反问,神色已然非常不悦。
百官心中暗暗感叹,还好有文国师在能镇住陛下,不然陛下发起怒来,当真可怕。
找到问题,却无法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十分悲哀的事情。
朝堂之中又回归安静,大家绞尽脑汁想着各种战略方针,甚至有人拿出兵书一一翻阅,以求灵光一闪。
但一炷香过后,依旧徒劳无功,无人发言。
周武眉头的寒霜越聚越多,最后寒霜消散化作一声叹息“唉。”
也是这时,
一名传信亲兵卫快步跑入“报”
百官暗自摇头,周武亦是如此“说吧,又是哪个边关告急了。”
“启禀皇上。”
亲兵跪在地上,低着头朗声说道“宫外有两人一牛拜访,那牛有些像尊上带着的那只。”
“什么”
周武猛然从皇位上站起,眼中露出喜悦“尊上回来了”
“并未见到尊上。”亲兵答道。
这句话又瞬间让百官们眼中希望之色消融。
“快请他们进来。”不过毕竟是尊上相关的角色,周武虽然有些失望,却也不会怠慢,连声喊道。
“诺”亲兵大喊,小跑而出。
不过片刻,
朝堂外传来脚步声与牛蹄声。
两道声音交相辉映,周武眺望殿门,其他百官亦是转动身子注视大门口。
随着脚步声临近,两颗男子脑袋自玉石阶梯处渐渐升起,随着来人登高,也显现出两人一牛的外貌。
牛是一只水牛,其他人没见过,但文尧臣却很是熟悉,不说以前就相识,光是双方上古神祇的气息,就已经足以确定身份。
“文尧臣见过牛前辈。”
文尧臣率先带头作揖,其他百官见状跟着照做。
哪怕周武也走下皇位“周武听牛前辈故事久矣。”
“你们好。”
亭午还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说话,而且还是朝会这种场合,便显得有些局促了。
文尧臣看出水牛的尴尬,不再做过多礼节,转移话题“这两位是”
随着他的话,在场之人都将目光看向亭午身旁两人。
两人都是中年男子模样,只是一个挺胸佩刀,目光炯炯,器宇轩昂,一看就是位好汉模样。
而另外一人就看着有些不修边幅了,虽也是中年面容,浓眉大眼一脸正气,但他头发却是黑白相间,且杂乱如枯草,不知多久没有打理。
可能年轻时是个英姿飒爽的人物,但现在嘛
最引人瞩目的,是他空荡荡的右裤腿,这人竟没有右腿。
文武百官如是想到,周武亦是这般,看了眼残腿男子后,就将目光锁定在器宇轩昂的另一位身上。
只有文尧臣除外。
他与那瘸腿男子对视,这位大乾国师体内金色文胆竟在剧烈跳动
遇到同辈之人,能交相辉映的那种跳动
此时,两名男子有了动作。
让人惊奇的是,佩刀男子竟先将头转动,看着残腿男子,等待对方率先发言,行足了晚辈礼仪。
于是,残腿男子也开口了“一阶草莽岳举,参见大乾皇上。”
“辛稼轩参见大乾皇上,见过诸位。”
待岳举说完,辛稼轩才开口自我介绍。
“两位好汉来我大乾,所为何事”
周武挤出个笑容,善意相待。
回答他的是亭午,水牛甩动尾巴,瓮声瓮气地说道“这两位是我家主人亲自邀请过来,接管大乾军事的。”
顿了顿后,它接着补充,“对了,主人点名让岳举先生担任三军大元帅,老牛我可是废了好大力气才邀请来的。”
说着这话,亭午又回想起那老林中的场景。
这位主人特别看好的岳先生本还好言相待,但辛稼轩一说出请其出仕后,对方就果断拒绝。
不管辛稼轩如何好言相劝,说东扯西,岳举都是不同意。
按这位残腿汉子的意思就是,之前带兵打仗已经遭过太多孽,自己国家已亡,只想闲云野鹤,采菊东篱之下。
但是,主人如此看重岳先生,亭午怎么可能走。
它就如一尊石像般守在茅庐门口,直至有天,见岳举帮周围农夫修柴刀的和善模样,亭午牛脑一闪便有了对策。
其实也不算对策,只是实话实说。
亭午一点也不隐瞒,将大乾想要做什么,医道有何作用,以及大乾如今面临情况一一道出。
果不其然,岳举听后一改之前的油盐不进,以拳击掌,询问这医道当真是福泽天下苍生的好事
亭午当场直起身子,前蹄将胸膛拍得彭彭作响。
辛稼轩也适时加入,说着易宁人品如何,以及所作所为。
这才打动了岳举,让其答应出山。
在前些日子亭午还沾沾自喜觉得是自己能说会道,才说服对方。
一路驮着两人行来,这会再想,却发现哪是自己说服了岳举。
而是这天下民生,百姓安康说服了岳先生。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