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传承,是不管在什么时期都不可分割的,承平也好,乱世也罢,有了血脉,就有了希望和奔头。
对个人,对宗族,这都是适用的。
谯县曹氏,在过去的底蕴及影响,仅是局限于一隅的,尽管祖上是曾辉煌过,但却不能仅将一切都寄托于过往。
人总是要向前看的。
这才有了如今的曹氏。
因为有曹操,使谯县曹氏从地方豪族跃升为天下望族,这是谯县曹氏从未遇到过的,也是谯县曹氏的重要转折。
在这期间,有太多的事发生。
即便是在今下也是一样。
这也使一件事,变得尤为重要。
子嗣。
以曹操为首的谯县曹氏,在乱世纷争下脱颖而出,使追随的群体不断增多,凝聚成一股不容忽略的势力!
处于这满是算计的世道下,想叫更多的人接受,臣服,凝聚,必须要在军政之外还要有别的才行。
曹操因为有了曹昂,有了众多的子嗣,使得麾下人心更稳,因为追随曹操的文武皆知一点,他们所为之奋斗的,不会因为出现些意外就轰然倒塌。
同理。
作为继承人的曹昂,有了嫡子,有了众多子嗣,这就使追随曹氏的更是心安,因为三代无忧了!!
别觉得这是什么小事,这是比任何事都要大的。
“子修哪儿都好,就唯独想的太多了!!”
冀州,邺城。
重兵把守的城墙之上,风呼啸而过,城头插着的旌旗猎猎作响,肃杀之气笼罩此间。
典韦、许褚身披重甲,身后跟着数十名锐士,亦步亦趋的跟在曹操、郭嘉身后。
身披大氅的曹操,在走到一处垛口时停下脚步,握拳捶在女墙上,眉头紧锁的表达自己的不满。
郭嘉停下脚步,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可心中却生出别样思绪。
自家明公为何如此,他如何会不知晓啊。
“奉孝,某还没有老到,什么事都叫自己儿子扛的地步吧?”曹操伸手虚指一处,皱眉看向郭嘉道。
“跟孙文台的儿子,打这一仗,对于此事,某是乐意看到的,某也想叫天下知道,我曹孟德的儿子,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明公说的是。”
郭嘉微微一笑道:“长公子之风,深得明公精髓,与孙伯符这一战,长公子处置的很是得当。”
“该打的仗不打,势必会有动乱出现。”
“孙伯符就是看准了这点,才会在秣陵做那等事,长公子就是看到了这点,所以才……”
“那为何要把某该承受的给担起来?”
正说着,曹操出言打断,“两线作战乃是兵家大忌,子修不是没领过兵,没征战过,这等简单的道理,他难道不明白?”
郭嘉欲言又止,但终究是没有讲出口。
“某知道,子修是不想叫我难做!”
曹操长叹一声,转身俯瞰着城墙之下,“毕竟在许都,在酸枣,在冀州,某做了那么多的事,作为当朝丞相,说出的话就要做到,对北征这一战,我军不止要解决了袁绍,更要倾覆掉汝南袁氏,唯有这样,我军之威方能遍传天下!”
讲着,曹操表情凝重起来。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