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东虓走过去,捡起一片梧桐叶,递到女儿手里。桐桐一把抓住,放在嘴里啃,叶东虓连忙抢走,笑着说:“这是爸爸妈妈的宝贝,不能吃。”
江曼看着父女俩打闹,突然想起多年前的自己,也是这样在巷子里跑着跳着,不小心把羽毛球打到了一个陌生少年的脚边。时光兜兜转转,当年的少年成了丈夫,当年的女孩成了母亲,而这棵梧桐树,依然站在这里,看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
“等桐桐长大了,我们就告诉她,这里发生过的事。”江曼轻声说。
叶东虓握住她的手,夕阳把一家三口的影子拉得很长,叠在满地的落叶上,温暖得像一首未完的诗。
第五十二章 旧信里的约定
整理书房时,桐桐翻出了那个小行李箱,好奇地拖着跑。江曼打开箱子,里面的旧物被阳光晒得暖暖的:贝壳小船依然完整,野栗子壳手链泛着温润的光,还有那一盒泛黄的信。
她拿起最上面的一封,是叶东虓在南方写的,字迹还带着少年时的青涩:“江曼,今天南方下了暴雨,我想起我们一起躲雨的那天,你的伞总是往我这边斜……”
叶东虓走过来,从她手里拿过信,轻声念着,声音里带着时光的味道。桐桐坐在旁边,听不懂信里的内容,却被父母温柔的语调吸引,小手抓着一片干枯的梧桐叶,咯咯地笑。
“那时候总觉得,十年好长,长得像一辈子。”江曼靠在他肩上,看着窗外的阳光,“没想到,一眨眼,我们已经一起走过了这么多个十年。”
“而且,还会有更多的十年。”叶东虓把信放回箱子,抱起桐桐,“等她再大点,我们就带她去南方看海,去捡贝壳,告诉她,爸爸妈妈的约定,从来没有过期。”
桐桐在他怀里眨着眼睛,手里的梧桐叶被阳光照得透明,仿佛能看到里面藏着的,那些关于等待、关于陪伴、关于永远的秘密。
第五十三章 永不褪色的时光
许多年后,桐桐也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在老巷的梧桐树下,听爸爸妈妈讲他们的故事。
“所以,你们真的从十三岁就认识啦?”桐桐托着下巴,眼里满是好奇,手里拿着那枚贝壳项链,是妈妈传给她的。
“是啊,”江曼笑着点头,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温柔,“那时候你爸爸可害羞了,递个羽毛球都脸红。”
“那时候你妈妈总爱抢我的零食,还说我打球笨。”叶东虓刮了刮女儿的鼻子,当年的少年早已两鬓染霜,眼神却依旧清亮。
夕阳透过梧桐树叶,在他们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和多年前那个初遇的午后重叠。桐桐看着父母相视而笑的样子,突然明白,有些时光是永远不会褪色的——就像老巷的青石板,被岁月磨得光滑,却始终带着温度;就像这棵梧桐树,年复一年地落叶抽芽,却始终记得每一个夏天的约定。
叶东虓握住江曼的手,无名指上的戒指已经有些磨损,却依然闪着光。他们没有说话,却懂彼此眼里的意思:从年少到白头,从“我的小伙伴”到“我的一辈子”,最好的故事,从来都不是轰轰烈烈,而是细水长流里的陪伴,是岁月变迁中的相守。
老巷的风轻轻吹过,梧桐树叶沙沙作响,像在诉说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关于爱,关于时光,关于永不分离。
第五十四章 青石板上的童谣
桐桐上了小学,每天放学,叶东虓和江曼总会牵着她的手,在老巷里慢慢走。青石板被踩得发亮,桐桐的小皮鞋敲在上面,发出“哒哒”的声响,像一首轻快的童谣。
“爸爸,你小时候也在这里跳房子吗?”桐桐指着墙角画着的格子,好奇地问。
“跳啊,那时候你妈妈总爱耍赖,跳错了还要重来。”叶东虓笑着说,目光落在江曼身上,她正弯腰帮桐桐整理歪了的书包带,动作和当年帮他涂冻疮膏时一样轻柔。
江曼嗔怪地看了他一眼:“明明是你总故意绊我。”
三人走到梧桐树下,桐桐捡起一片完整的叶子,学着妈妈当年的样子,在上面写字。“妈妈,你看,我写了‘家’字。”她举着叶子跑过来,小脸上沾了点泥土。
江曼蹲下来帮她擦掉,叶东虓看着这一幕,突然觉得,所谓的传承,或许就是这样——老巷的青石板记得几代人的脚印,梧桐叶承载着相似的温柔,而爱,就在这些细碎的瞬间里,悄悄流淌。
第五十五章 图书馆的亲子阅读
周末的图书馆,多了个小小的身影。桐桐坐在叶东虓和江曼中间,手里捧着绘本,小手指着上面的图画:“爸爸,这个海底的鱼,是不是和你说过的《海底两万里》里的一样?”
“有点像,但书里的更神奇,有会发光的乌贼,还有能载人的潜艇。”叶东虓翻出那本泛黄的旧书,给女儿讲尼摩船长的故事。江曼坐在旁边,安静地看着,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书页上,也落在她鬓角新添的几缕白发上,温柔得像一幅画。
管理员姑娘端来三杯热茶,笑着说:“真好,当年看你们俩在这里看书,现在带着孩子一起来,像看了部漫长的电影。”
叶东虓接过茶杯,茶香混着旧书的味道,和记忆里的气息重合。他看着身边的妻女,突然明白,有些地方之所以珍贵,不是因为它有多特别,而是因为那里藏着太多和重要的人相关的时光。
桐桐听着故事睡着了,小脑袋靠在江曼肩上。叶东虓轻轻合上书,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时光。
第五十六章 雪夜的三代人
又是一个大雪夜,江曼的母亲来了。老太太坐在沙发上,看着窗外的雪,手里织着小毛衣:“这雪下得,和你们小时候那年一样大。”
“妈,您还记得东虓第一次来家里,紧张得把茶杯都碰倒了吗?”江曼端来热茶,放在母亲手边。
“怎么不记得,”老太太笑起来,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那时候就觉得这孩子实诚,看曼曼的眼神,藏不住事。”
叶东虓正在厨房煮姜汤,桐桐缠着他问:“爸爸,爷爷奶奶也在雪地里堆过雪人吗?”
“堆过啊,比你堆的还丑。”他笑着刮女儿的鼻子,锅里的姜味混着红枣的甜,在屋里弥漫开来。
客厅里,江曼和母亲说着家常,偶尔传来笑声;厨房里,叶东虓教桐桐辨认姜和蒜;窗外,雪花簌簌落下,给老巷盖上了一层厚棉被。三代人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比任何琴声都动听。
第五十七章 梧桐树下的野餐
春天,梧桐花开了,淡紫色的小花落在地上,像铺了层碎紫绒。叶东虓带着江曼和桐桐在树下野餐,餐布上摆着桐桐爱吃的草莓蛋糕,江曼喜欢的绿豆糕,还有他自己做的三明治。
“妈妈,你和爸爸第一次在这里见面,是不是也像这样吃蛋糕?”桐桐咬着草莓,含糊地问。
江曼的脸红了,叶东虓替她回答:“那时候没有蛋糕,但有比蛋糕更甜的东西。”他看向江曼,眼里的温柔和当年在站台目送她时一样,只是多了岁月的沉淀。
一只蝴蝶落在餐布上,桐桐追着它跑远了。江曼靠在叶东虓肩上,轻声说:“时间过得真快,好像昨天还在这里捡羽毛球,今天就带着孩子野餐了。”
“不快,”叶东虓握住她的手,“每一天都记得清清楚楚——第一次一起躲雨的屋檐,第一封跨越千里的信,第一次在钢琴前的牵手……”
他数着那些细碎的瞬间,江曼的眼泪悄悄落下来,滴在餐布上,很快被阳光晒干,像从未存在过,却在心里留下了温暖的印记。
第五十八章 旧相机里的新照片
叶东虓翻出那台老相机,换了新的胶片,带着江曼和桐桐去拍照片。他们在老巷的转角拍,在图书馆的窗边拍,最后站在梧桐树下,桐桐站在中间,叶东虓和江曼弯着腰,三人的额头轻轻靠在一起。
“笑一个!”叶东虓按下快门,捕捉下这一瞬间。阳光落在他们脸上,桐桐的笑像向日葵,江曼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笑意,叶东虓的鬓角虽已染霜,眼神却依旧明亮。
照片洗出来后,叶东虓把它和当年那张花田合影放在一起。两张照片隔着几十年的时光,却有着同样的温暖——同样的人,同样的笑意,只是身边多了个小小的身影,像时光结出的甜蜜果实。
他把新照片插进相册,在旁边写下一行字:“故事还在继续。”
第五十九章 毕业典礼的传承
桐桐小学毕业了,毕业典礼上,她穿着白色的连衣裙,像当年的江曼。江曼坐在观众席里,看着女儿站在台上发言,眼眶突然红了——那个在梧桐树下蹒跚学步的小不点,已经长成能独当一面的少女了。
叶东虓握住她的手,轻声说:“像不像当年看你给学生颁奖的时候?”
“像,又不像。”江曼笑着擦眼泪,“那时候觉得自己是大人了,现在才发现,看着孩子长大,才更懂时光的意义。”
桐桐下台后,径直跑到他们面前,递上一朵向日葵:“妈妈说,这是爸爸当年送你的花,代表着‘永远向着光’。”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