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时候,我们老班做过一件很浪漫的事情。让我们给高三的人写信。主要是我们老班接住我们这一届的时候刚经历上一届的惨败。目的就是为了敲打我们班。
我当时写了一堆的学姐。结果收到的是个学长。他的第一句就是很遗憾我不是你的学姐。但是怎么说呢,字很漂亮,文笔很棒,逻辑清晰。一看就是学霸的样子。
当时超级多人怂恿我去看一下给我写信的学长是什么样子。我没敢去。其实我也想去看的。但我怂哇,那可是高三呐。我说实话就人家那潇洒不羁的字体秒杀我们班所有人。
现在想想幸好我怂啊!所以才可以永远神秘。
我觉得如果长期处在医院里,关注力就会一直持续的在病情上,反而是不适宜的,会有一些些的反作用。
我觉得心态也会影响到身体,所以最主要的是能够去进入生活。
我以前觉得回归社会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因为我觉得我回不去了,我没有办法和正常的人交流。
但是后来我发现,当我习惯了这种生活状态了以后,我回到了社会里面。
我已经很习惯别人去问我:“你腿怎么了?你怎么拄个拐?”
对于这些这些问题,我慢慢的麻木了,也可能是接受了。
有一天,就在我为装修去繁忙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我好像回归生活了。
我们是需要时间去进入到生活里,而不是一直待到医院里。如果长期待在医院里的话,就会没有办法跟正常人去接触。只有跟病友在一起的时候,会觉得:这是我的世界。
当你接受了自己的现状以后,你会逐渐忘记不生病的自己是一个什么样子,然后会比较容易去接受现在的自己。
身体已经没有办法去治愈的情况下,应该去调节的是自己的心理,从而使自己的状态不是更加的糟糕。
我觉得现在的手术也好,康复也好,如果只是让情况变了更糟的话。这其实已经是一种无力回天了。那为什么还要去强求呢?
很多事情没有办法去强求,你越强求,他的结果就会愈加的糟糕。
但我不知道要怎么去给建议,因为这种建议是一种“不正确”。
现在的环境就是:你治不好,你也需要去治。如果说放弃治疗的话,那就是放弃自己。但我觉得有的时候放弃治疗是一种接受。
其实有的时候医学它带来的是一种反方向的作用。
不接触医学的人会默认医学会让我们变得更好,所以会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期待。
医学它本身它可能产生的后果就三种,变好、不变、变糟。
大部分的患者是没有办法去接受除变好之外的其他两种情况的。我们总是认为就医就默认我们可以看好,但其实我觉得这个看不好的比例要远比我想象中的更大一些。
我觉得治不好的人需要去放弃一段时间或者永久性的放弃,接受自己现在的状态。
长期住院的心态,如果持续下去的话,其实我觉得活不了太久。
我们不能总是默认——人就一定可以去活到七八十岁了,如果我的寿命只有五六十岁呢?
这是我不能够理解的,那有的人他就是活不到七八十岁。
我觉得放弃治疗难受的是那么一下子,也可能是一段时间。
那段时间会沉溺在“我治不好了。”这样的情绪中。但是时间久了会麻木、会忘记。
人虽然不跟鱼一样只有7秒的记忆,但是我觉得人的大脑会帮你自动的去规避掉一些痛苦。
时间久了,大脑会帮你去忘记一些痛苦,然后你就会接受现在的状态,可能有的时候情绪会反扑,会陷入到一种eo的情绪中。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