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他正好以这个理由离开香江的那个漩涡中心。
而且在10月份,那位老太太访问香江和京城的时候,他这位港岛的头号大地主也不用露面了。
“我听说那个《末代皇帝》剧组在故宫里拍戏,你们俩都去了。
我前一段时间一直在外地拍戏,我们班的同学还说那个《末代皇帝》剧组真是大场面。在京城的好多电影界的人都去现场观摩。
而且据说剧组的伙食特别好。”
9月份的一天,京城市内的一家饭馆。
一张大餐桌上,围坐了一圈人。
这是京城电影学院七八级七九级的一帮人,其中有陈诗人、张一谋等人。
“嗯,伙食确实太好了,是自助餐,鸡鸭鱼肉海鲜什么的随便吃,还有各种饮料,什么洋酒,还有各种各样的水果。我觉得比过年吃的好多了。
那儿跟以前合作拍戏不一样,以前合拍公司按照规定安排中方演员跟外方演员吃的完全不一样,而且差别很大。
这个剧组是一视同仁,大家都吃一样的,那个季公子人家是首富呢,跟我们吃的也是一样的,北美的那些老外也一样。
我和老张在剧组里跑了个龙套,大吃了好几天。老张还学了那个斯坦尼康的技术。
你知道吧,我们七八级的导演系的,还有摄影系、美术系的一帮男生,大家一块儿演那个皇宫的侍卫,我是会几句外语,有几句台词,所以是侍卫队长。
在镜头里我们这一帮同学一溜排开。你就看吧。就跟毕业照似的。
季导说了,给我们一个特写。”
说话的是陈诗人。
“这次我们真是开了眼界了。知道好莱坞顶级制作是怎么回事了。
那个小皇帝登基大典那场戏,3000人的大场面。
当时在大殿里身上背着斯坦尼康设备拍的不是摄影师,而是导演季宇宁本人。
那个在太和殿大殿门口设计的那块巨大的黄帐子,也是季导的主意。
这让当时现场我们所有人都佩服的简直要五体投地了。
这个办法不仅完美的解决了镜头往前推移时可能造成的曝光问题,使得小溥仪不会被屋外的光吞没,整个轮廓处在画面中心。屋外架设的灯源,同时也被遮挡,几千名群演也不用配合小皇帝表演,省了一大堆的事儿。
最牛逼的是,这块黄帐子不但能造成视觉上的冲击,还成为溥仪一生的隐喻。
在现场的历史顾问,故宫的朱家缙老师,当时也觉得开了眼界,他觉得虽然不一定是历史事实,但是这种安排完全说得通,很有道理。
当时季导说,我们不一定了解历史的每一个细节,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历史按合理的规律拍出来。”
张一谋接着说。
老张去年是到西影厂工作了,今年西影厂分给了他一个一居室。
而且今年他还演了一部电影《老井》,他是男主角。
老张是当了摄影师,也当过了演员,不过此时,他还没有当导演。
“这个剧组的摄影师,以前还获得过奥斯卡奖最佳摄影奖的,在前一段时间还抽空儿到北电去做过讲座。
这个摄影师是意大利人,叫维托里奥·斯托拉罗。
他当时在课堂上说,说季导是他见过的最全能,也是最天才的电影人。
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拿过奥斯卡奖那么多项的制作类和表演类的大奖,以后也不会有了。
而且欧洲三大电影节,季导也都拿了大满贯,其中柏林电影节和戛纳电影节他是拿了双份的。
所以季导这个岁数,已经是影史上的人物了,而且是不可超越的人物。”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