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都市重生>重生1977,娶了女儿国国王> 第657章 更好的《团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7章 更好的《团圆》(1 / 2)

电影《团圆》前世是在2009年春节前后拍摄的。从开机到封机,一共拍了一个半月,横跨春节。

这部电影是当年的夏天在国内上映的,在2010年第60届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主竞赛单元的最佳编剧银熊奖。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海峡对岸的退伍老兵晚年重回上沪寻找自己失散多年的妻子,却让妻子现在的家庭产生剧烈震荡的故事,通过一对老人的个体命运,折射出一个民族团圆的宏大主题。

这个剧本又是季宇宁同志擅长的那种小切口大主题的内容。

而当时这部电影在2009拍摄的时候,电影的内容相对已经有些滞后了,但拿到1987年这时候拍摄,却是正当其时。

在两个月前的1987年10月份,海峡对岸已经放开了相关规定,可以回内地探亲了。

所以季宇宁在这个时间点,拍摄这样内容的电影,应当说是紧跟时代热点。

这部电影有点儿像此前季宇宁拍摄的那部《一个都不能少》一样,又是把后世的电影提前了若干年拿出来,提前到了最适合的年代拿出来。

电影《团圆》完全采用了上沪方言对白,除了老兵刘燕生之外,其他演员的台词都用地道纯正的上沪话呈现,原汁原味,而时尚的外滩,也与石库房民居、嘈杂的菜市场以及门前摆下的家宴等日常生活场景交相辉映,充满浓郁的上沪风情 。

这部电影只有42场戏,但却用长镜头,有意营造一种话剧感。

很多场景都发生在狭小的空间内,固定摄影机通过大量长镜头观察角色之间的对话,尤其是在饭桌上的对话。

通过这种含蓄的方式,传达角色内心的感情。

而其中的不少长镜头,都堪称是“最美电影长镜头”。

这算是前世这部电影最有特色的部分。

电影中的主要三个演员,前世是卢燕,凌峰和徐才根三位出演的。

凌峰本身就是海峡对岸的,天生一脸苦相,说话的口音也没问题。卢燕虽然是生活在北美的华人,她是京剧世家,但年轻的时候也在沪上住过,所以她的沪上口音没问题。徐才根本身就是沪上的老演员。

电影拍摄的时候,卢燕已经82岁了,徐才根也77岁了,最年轻的凌峰也已经64岁了。

三位都堪称是老戏骨。

所以,这三位演员在剧中的飙戏很精彩。

季宇宁这时候拍《团圆》,演员肯定要重新选,他选的可都是国内的重磅演员。

那位老兵,他请的是他师傅谢添。老爷子可以算得上是几十年来内地影坛上着名的千面演员。此时的谢老爷子已经73岁了。

而女主角乔玉娥则是由沪上的名演员白杨来担纲。白杨现在是67岁。

他们两位以前也都有合作,而且年龄差不多,比较符合剧中的人物。

演陆善民的是仲星火。仲老师在三位主演中最年轻,不过也已经63岁了。

这三位就不仅仅是老戏骨了,而是堪称老艺术家了。所以他们三位从开机的第1场戏开始,演出来的效果就特别的精彩。

尤其是谢老爷子演的这个角色,让季宇宁是佩服不已。老爷子演出来一脸苦笑,他说出来的话,完全就是几十年前的那种国语的味道。而且情感表达非常的细腻入神,明显强于前世那个演员。

前世这个角色最初是想请那位大导演侯导来演的,侯导和凌峰都是一脸苦相,所以这个角色特点就是如此。

电影中的其他角色,全部都由上影厂的演员担纲。

整个电影的40多场戏,基本上都是实景拍摄。

最主要的拍摄场地,选择的是愚园路附近的一处民国时代的石库门老建筑,这还是上影厂徐厂长本人帮助找的。

小季同志准备是要在电影中完全体现出一种上沪风韵。不仅有弄堂生活细枝末节,还有沪上家常饮食的精巧细致。

尤其是电影中多次出现的厨房场景,不仅体现出了众多角色之间的那种细腻复杂的情感,而且也展现出了沪上人家餐桌上的精致小巧。

戏中很多餐桌上的菜品就是演员自己做的,甚至还有导演季宇宁自己动手做的菜,堪称是真真正正的原汁原味。

1月13日,电影《团圆》剧组经过四周半的时间的拍摄,正式封机,随即转入后期制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