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前几年在85年的时候,北美就已经开始在其国内建设根服务器了,那个时候还没有万维网。
我觉得这个域名资源应当国际化,这个资源应当属于所有国家,而不是由某一个国家专享和主导。
由某一个国家专享和主导,未来在域名分配上,就会有很大的偏颇,毕竟域名资源是有限的,如果用数学的方法来计算,我预计在30年后,很可能这个域名资源就会到头了,用完了。
那时候,我们估计很难再分配到域名资源。”
根服务器是互联网域名系统(dNS)架构中的最高一级服务器,负责存储和管理全球顶级域名(tLd)的域名解析信息。
前世根服务器的数量是固定的,有13台根服务器。
根服务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互联网的规模已经不断扩大,需要一个统一的域名系统来管理网络中的域名解析。
1985年,互联网域名系统(dNS)的概念最早提出。
1985年6月,定义了原始的13个根服务器。
1987年,由北美领导的互联网发展团队创建了第一个根服务器“a.root-servers.”。
1997年,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发布了RFc 2010文档,确定了现有的13个根服务器的名称和Ip地址。
1998年,互联网管理机构(I)成立,成为全球管理和分配互联网资源的组织。I负责分配根服务器的Ip地址,并确保根服务器的稳定运行。
根服务器并不存储所有的域名解析信息,而是指向下一级的顶级域名服务器,如.、.、.等。通过不断的更新和维护,根服务器保持着互联网的稳定运行。
2000年,I发布了一项决议,计划将根服务器的数量增加到26个。然而,由于技术和政策上的限制,这一计划未能实施。
之后,根域名服务器的数量始终是在13个。
这13个服务器,由不同的组织和机构管理,并分布在全球不同的地理位置。根服务器由I(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统一分配和管理。
这13个根域名服务器,欧洲有两个,分别设在英国和瑞典,亚洲是设在日本。
剩下的10个服务器则全部是在北美。
这样,实际上这13个根域名服务器都控制在北美手中。
季宇宁觉得这一世恐怕也很难改变这样的一个结果,但他就是有些不甘心。
前世早期互联网的资源是北美来主导和分配,当时国内也没有条件来建设自己的实体根服务器。
后来在30年后,国内是搞的根镜像服务器。这才打破了北美关于互联网域名资源的限制。
现在在91年这个时候,毛熊很快就不行了,北美一年后就要一家独大,所以这时候改变这种情况,估计可能性也不大。
但看看内地的这些一众大智慧者,能不能提前想出更好的办法。或者提前做一些准备。
随后,老校长又问了问季宇宁在其他科学领域中的进展,校长对他取得的成就非常清楚。
其间,老人脸上的殷切之情溢于言表。
1月5日,周六。
季宇宁和宁叔回到了香江。
从今年元旦开始,香江麒麟电视台在每天的固定的几个时间段,不断反复播出即将在今年上半年正式启播的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广告宣传语。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