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季说的不错,你像这次评奖,据我所知,只有小季是没活动,小季这段时间是一直漠不关心,好像得奖不得奖,跟他没关系似的。
你像王卫国,是直到1月底,还在到处写信呢。
唉,这届的评委。老康是1月中旬去世,评委又变成了15个。”
“行了,别说这些人了。
文学圈子是最乱的,什么人都有。
有些人写东西,纯粹是为了出人头地,不为了别的。”
“就是,这古语说的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我们只看作品,不看别的。
有的人觉得不是一路,那就敬而远之好了。”
“小季,你最近还有什么作品?有什么写作的打算啊?
我可是听叶老说了,你去年写了一部法语小说,还拿到了龚古尔文学奖。
叶老说那部法语小说写的特别好,获得这个法国文学的最高奖,是几乎没有任何悬念。
你小子现在不只是写华语作品,还写英语作品,现在又到了法语原创文学了。”
“嗯,那部法语原创小说叫《朗读者》,现在把英文版写出来了,中文版还在写,准备今年把中文版也出了。
嗯,我现在在构思一篇长篇的历史小说,我看了那个徐老先生的《金瓯缺》,还有那部《少年天子》,我也动了想写历史小说的念头了。
但是写历史小说准备资料很费劲,就像我之前写那个电影剧本《知音》的时候,准备资料就准备了好几年。
我现在准备写的历史小说是明朝的历史小说。
《金瓯缺》写的是宋朝,而《少年天子》写的是清初的时候。这两位都算是历史学家。
我之前也写过关于历史方面的学术方面的东西,比如那部《显微镜下的大明朝》,那实际上是一篇论文,嗯,字数不多,篇幅不是特别大,但是写了很长时间。也是收集资料,研究的时间很长。
所以这个历史小说,这个准备写的明朝的历史小说,恐怕还要多耗一些时间。”
季宇宁想写的,就是后世在新世纪诞生的那部着名的历史小说《大明王朝1566》。
这部小说前世在小季同志心目中,实际上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了,它更像是一个历史教材,甚至还是政治教材。
当时社科院明史研究室把这部小说列为研究参考书目,其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辩证统一的创作理念,成为历史小说的写作范式。
而且亚洲一些国家的高层,甚至也把这部小说作为朝野乃至揆阁的必读书。
这部小说也是大部头,一共65万字,够季宇宁抄的。
不过季宇宁觉得,如果这一世他把这本小说拿到90年代,那肯定是比这届茅盾文学奖上的那两部历史小说要牛的多了。
2月12日,周二。
张一谋在腊月二十八这天来季宇宁这儿拜年,同行的还有小巩同学。
这俩人是在前年确定关系的。那一年老张同志离婚了。
在季宇宁面前,这俩人还是很亲密的。
“老张啊,你那部《菊豆》已经入围3月份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
那你3月份颁奖典礼,去不去现场啊?”
“季导,日本那边投资人还没有提这事儿,不过我听说那边的投资方觉得《菊豆》这部电影获奖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估计我们可能不去现场了。”
“嗯,那就明年再去吧,我看了你拍的这个《大红灯笼高高挂》,样片已经基本出来了,我觉得还挺不错的。
那个赵非的掌镜也不错。
小巩演的也很好,这部电影的内涵,要比那部《红高粱》,还有《菊豆》要强。”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