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的杰克邦迪博士,也就是前世的汉尼拔博士,他在镜头前那种直勾勾的直视,那种肆无忌惮的冒犯感,让所有看到这个镜头画面的人,都感到有些惊悚了。
为了增强这个人物的恐怖感,霍普金斯在表演时还特意控制自己的眨眼次数。
电影中给了这位邦迪博士很多面部近景和特写,他几乎都没有眨眼。
不眨眼是为了模仿鳄鱼或蜘蛛的眼睛,死盯着观众,给观众带来随时可能发起攻击的压迫感。
前世安东尼·霍普金斯在这部影片中,只出现了十六分钟。但是凭借这十六分钟的精彩表演,成为获得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的最简短表演。
剧中的女主角史达琳,是28岁的朱迪福斯特毛遂自荐出演的。她认为自己能够驾驭这种复杂而且难堪的角色。
而在镜头前,她确实演出了那种具有分裂人格类型的银幕角色。
看得出,这个耶鲁大学毕业的女孩,在人物的嗓音和语音语调上下足了功夫。不少时候,她刻意放慢了语速,而且还用上了些微的颤音。此外,她有意避免在说台词时使用缩略语,目的是要在人前表现得更有教养,显得她的文化程度高于她实际的水平。
这让手持导筒的季宇宁都颇为钦佩。
前世这两位演员实际上并不是当时最出色的演员,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失意的演员。另外制片公司和发行公司当时也是处于破产的边缘,而导演则是一位此前的不入流导演。
但就是在如此条件下,却拍出了如此出色的电影。
就像之前季宇宁拍的那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一样,前世这部影史排名第一的电影的导演,居然还是一个菜鸟导演。
所以在好莱坞诞生一部经典,更加重要的,是机遇,而不是剧组成员的水平。
或者可以说,在好莱坞打拼的上百万人中,天才多的是,但是机遇,却是十分的难得。
这个机遇就像是一个好本子,好本子非常难得,这个机遇同时也是一个好的时机,好的时机是稍纵即逝。
季宇宁感觉他来到好莱坞10年以后,他这个穿越者,经过10年的好莱坞生涯,他才体会到了北美好莱坞电影的其中三味。
3月10日,当天发行的《人民日报》发表了一则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揭晓消息:
“茅盾文学奖评选揭晓
被誉为当今全国最高文学大奖的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评奖今天在京城揭晓。5位作家的5部作品获奖。
……。
其中,季宇宁同志是第2次获得茅盾文学奖。
另有两位作家的两部作品,获得荣誉奖。
……。
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负责评选工作的……介绍说,本届获奖作品从总体水平看,较以前有较大的突破。”
很快,季宇宁在北美就收到了全国作协关于邀请他出席第3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的传真。
传真是从季宇宁在京城的办事处发过来的。
季宇宁看到,这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者的报到地点,是在华都饭店。这是一家82年开业的三星级酒店,比上次第1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时他们报到的华侨饭店,要高档一些。
报到时间是在3月27日。
而颁奖典礼,则是在3月30日,是在京城国际大饭店举行。
这是1987年底开业的一家五星级高档酒店。
和1982年举行的第1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邀请函内容不同的一点,就是这次第3届茅盾文学奖的邀请函,没有出现那个带全国粮票的规定了。
显然,第3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的各方面条件要好多了。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