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都市重生>重生1977,娶了女儿国国王> 第715章 血浓于水,情重于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15章 血浓于水,情重于山(1 / 2)

7月11日当天,“救灾紧急呼吁”新闻发布会的电视画面,也同时出现在季宇宁的凤凰卫视中文台以及麒麟电视台的直播节目中。

这使得香江地区,包括港澳台地区,以及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很多观众,特别是华人观众,都同时收看到了这个电视新闻节目。

在这个直播节目的播出过程中,季宇宁通过电视画面宣布,将以麒麟基金会的名义,向内地灾区捐赠第一笔捐赠款,1亿港币的现金。

这一笔1亿港币的现金,是“紧急救灾呼吁”新闻发布会过程中,收到的第1笔大额捐赠款。

与此同时,季宇宁在自家的两个电视台,进行了电视发言。

“……。

每一个华人对于自己的同胞,都有着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

所谓血浓于水,情重于山。

……”

血浓于水,这个典故,在这个时代,还比较陌生,实际上这个典故,出自于西方的谚语。

中山先生在1915年致海外华侨的题词中写道:“西谚曰血浓于水,东古训唇齿相依”,巧妙将西方谚语与东方典故结合,推动了该表达方式在华语世界的传播。

血浓于水这个词,在1986年开始出版的第1卷《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中,均标注其“外源成语”属性。

这句成语由"血"、"浓"、"水"三个意象构成,血液浓度高于水的物理特性。被引申为血缘联结强度超越普通人际关系,强调血缘关系的先天不可替代性,进而上升为形容民族团结或种族认同的紧密性。

血浓于水这句成语,其汉语中的比喻意义,与英语谚语“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句成语源自西方谚语,但中文的表述,更富有诗意,更感人,更能直击人们的心灵。

季宇宁在这句“血浓于水”后面,又加上了“情重于山”4个字。这显得表述更完美了。

这次电视发布会后,很多香江的报纸上都出现了这8个字的题目。香江的很多饱学之士也对季状元的表述深为感佩,如大儒姚宗颐先生就说:季状元的这8个字,字字千金。

季宇宁在电视讲话中,呼吁全世界所有人对于内地的这次自然灾害伸出援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麒麟基金会将在7月底和8月初,在香江和北美加州洛杉矶,各组织一场赈灾义演音乐会。

为此次华东水灾,募集捐款。”

季宇宁第一时间响应京城,在香江号召大家向灾区捐款。

他这个香江第1人的呼吁,效果极好。

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内,在香江募集的赈灾捐款,就超过了14亿港币,这些捐款的数额,比起前世,多出了差不多10亿港币。

之所以能够超出来这么多,主要还是季宇宁这位首富先生在香江威名赫赫,他率先捐赠1亿港币,实际上是率先给捐赠数额定了个基调和范围,那么其他人也就不好敷衍,甚至是不敢掉以轻心了。

同时,他的辈分,在香江这个时候的一众富豪群里,算是辈分低的,那么其他辈分比他高的那些老前辈,也就不好意思少捐,让他这个晚辈专美于前了。

前世1991年这个时候,内地还没有真正开始搞市场,还没有放得太开,所以香江的一些富豪还是有疑虑的。这个疑虑,就体现在捐款的数额上了。

另外,前世这个时候,正是很多香江企业,包括英资企业和中资企业,在跟风迁册的时候。很多已经迁册的企业,对于此次国内的水灾并不是太关注了。这个迁册的始作俑者,就是怡和集团。

但这一世,怡和早已不存在了。而控制香江绝大多数经济领域的麒麟企业并没有迁册,所以也就不存在众人跟风迁册的问题。

除了香江民间的捐款,港府也像前世一样,拨款5,000万港币,作为赈灾款捐赠给内地。

除了直接捐款捐物之外,香江还组织了义卖活动,主要是书画义卖。义卖场所就放在了香江会展中心,其中就有一幅季宇宁的大幅甲骨文书法,有超过300个甲骨文字,这幅字季宇宁起拍价定为100万港币,最后拍到了700万港币,也创造了一个书画拍卖的记录。

小季同志趁着这次义卖活动,把自己的书画身价炒上去了。另外在这一段时间,无论是凤凰卫视,还是麒麟电视台,都是24小时连续播出关于内地水灾的新闻报道,这也让这两个电视台的广告费创造了一个新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