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都市重生>大宋悍臣> 第284章 左右天子,为大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4章 左右天子,为大忠!(1 / 2)

第284章 左右天子,为大忠!

刘娥瞧着范仲淹的发言。

对他直接批评朝廷因循守旧,吏治腐败,心中极为不满。

“整个天下都知道是我在临朝称制。”

“他这不是把矛头直指我听政以来的政策以及所作所为吗”

“这种顽疾是老身接手之后,就立即显现出来的吗”

刘娥对于范仲淹的这份带有攻击性的奏疏非常不满意。

好像大宋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我这个皇太后执政后爆发般的涌现出来的。

这简直就是污蔑。

不过随着吕夷简的反驳,刘娥的眉头倒是轻轻舒展下来。

吕夷简还是懂的维护的。

但是随着对话的深入,刘娥敏锐的发现范仲淹的奏疏被年轻的皇帝所重视。

可能会成为推动皇帝亲政的借口。

她心中感到一丝的忧虑以及烦躁。

其实刘娥见范仲淹提出的改革谏言,是她对自己权力要流失的焦虑。

她深知自己垂帘听政的合法性极为脆弱。

大宋根本就没有太后长期干政的先例。

毕竟天子是会随着时间长大,而外界的声音也会越来越繁杂。

刘娥冷笑一声:

“范希文一介外官,丁忧期间妄议朝政,如此急切,莫非是背后有人指使”

宋庠倒是给刘娥解释了一二。

作为天子门生或者说是文官,都有权直接向天子提交奏疏。

刘娥对于宋庠如此公事公办的说辞,心中不满,但是她也知道宋庠就是一个较为有原则之人。

头脑不似他弟弟宋祁那般善于变通。

自己选的!

还能咋地

刘娥屏息凝神,不去想这个烦心事,随即又问道:

“那他越职言事,破坏孝道,又算何事”

孝道的大帽子一压,饶是宋庠也说不出话来。

自古忠孝难两全,可也得看场合。

范仲淹如今在宁陵县给她娘守孝,被晏殊请到宋城区教书,就已经算是“不孝”了。

毕竟按照传统,他们都得在土坟边住草庐才行。

但是真这么干的人极少。

说破大天去,范仲淹丁忧结束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呢。

刘娥就是可以光明正大的拿这件事抨击范仲淹。

“老身观之不过是沽名钓誉,书生空谈罢了。”

就在这个时候,赵祯求见。

刘娥收好起居注,让宋庠塞进他自己的怀里,至少明面上还要装一装的。

否则一个起居郎写的东西,皇帝看不得,皇太后能看。

宋庠他的人品就有很大的问题了。

如何能担任起居郎这般重要的职位

于是在宋庠掩盖好后,赵祯才进来,但是他一瞧见宋庠在这,心中便明白是怎么回事。

赵祯也没有在意,他能明白母后的用意。

在例行行礼之后,赵祯道明了来意。

就是有关针对宋煊这个大宋最年轻的连中三元的状元任职一事来的。

至于大理评事,直史馆,这两个虚职不做讨论。

但是开封府推官以及司录参军事这两个职位,他认为不妥。

刘娥也知道是陈氏兄弟的影响力,想要把宋煊给安排在他手下。

到时候好好“打磨”一二。

明眼人都能瞧出来。

她也不打算管。

毕竟宋煊是官家钦点,与她这个皇太后关系不大。

能力不重要,忠诚才是第一顺位的选择。

刘娥对宋煊了解的不算多,但是也知道此子是一个聪明伶俐之辈。

而且在记录当中并没有完全赞同范仲淹的想法,甚至还有批评,他有自己的想法。

这点就让刘娥感到很满意。

谁说学生一定要无比顺从自己的老师的

到时候这个万言书再次在朝廷上引起讨论后,刘娥需要宋煊是范仲淹这个学生身份冲锋在前。

连你的学生都反对你,可见你的万言书也是沽名钓誉。

“那官家觉得想要把宋煊安排在什么位置上”

“回大娘娘的话,我想把他安排在开封县知县这个位置上。”

赵祯直接就按照宋煊的要求给提了出来。

“开封县知县。”

刘娥稍微沉吟一二,这个职位虽然品级不高,不似宋庠那样被破格提拔,又在开封府尹陈尧佐的管辖之下。

她一时间有些摸不准宋煊是几个意思

刘娥又听赵祯在那里说这起居注上没有被记录的话。

也就是他们二人在宋庠来之前的讨论的。

刘娥听着倒是有那么几分道理,而且还拿着万言书说事。

看样子皇帝对于范仲淹极为满意啊!

而宋煊为了证明他那个老师说的是对的,自愿以身入局,去当一个知县。

“官家,老身垂帘,不过是为了赵家江山,若是官家觉得范仲淹所言极是,老身明日便可撤帘归政,你意下如何”

赵祯懵了。

他显然没想到自己的母后会突然间说这话。

范仲淹提出来的意见。

他觉得很好啊!

难不成母后她当真不想要大宋的国力变得越来越强盛吗

就如宋煊所说,难不成将来西夏那个藩属国挑起边衅,最终也要付岁币吗

而且一瞬间,赵祯就想起来宋煊曾经提过,母后她的政治手腕要强于他们二人。

尤其是女人。

有些时候嘴里说出来的意思,并不是心里的真实意思。

所以,此时此刻母后并不是在说真心话,而是气话。

再加上母后的平日操作,她定然不肯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力的。

“大娘娘,如何会说出此等话语来”

赵祯直接站起身来:

“这岂不是让我左右为难!”

刘娥是以退为进。

就算赵祯此时说一言为定,刘娥也不会认的。

她只是想要判断赵祯想要亲政的野心有多大,再决定是否进一步收紧权力。

说实在的,刘娥对于这帮读书人也颇为无奈。

她已经坐稳这个位置了,自是想要好名声。

上次寇准被贬就引起了不少士大夫集体抗议的风波。

如今范仲淹的万言书讨论如此热烈,刘娥再对他严惩,说不准就是第二次风波。

尤其是此番应天书院在天圣五年的考试当中,可谓是露脸了。

那作为院长的范仲淹的声誉会更盛!

“那你觉得范仲淹此疏”

“大娘娘明鉴,我只是觉得其中百姓困顿、军队疲弱、吏治腐败说的在理。”

刘娥也知道这些事,但是她目前没有什么好手段去处理。

而且她也不相信范仲淹一个善于教学生,会修个堤坝的小官,也能处理如此棘手之事!

刘娥不想改变,只想维持目前的情况。

而且一旦出现什么重大变故,很容易让她无法继续执政。

这才是她内心深处敌视范仲淹的缘故。

“你准备给他安排什么职位”

“回大娘娘的话,我准备任命他为秘阁校理,负责皇家图书典籍的校勘以及整理。”

刘娥瞥了皇帝一眼。

这个职位不高,也就是正八品。

隶属于直秘阁。

主要负责给皇帝起草文书,贡献建议,管理典籍等三个方面。

别看官职不高,但是位置重要,能够与皇帝经常接触。

用如今的话来讲,那就是“范秘书”。

作为皇帝身边的近人,朝中各方都愿意与他结交的位置。

刘娥点点头:

“既然官家都为他们师徒安排好了,那便不必再过问老身。”

她只是等着瞧范仲淹还能搞出什么名堂来。

就是赵祯这个身份便是无敌。

朝堂当中有大批臣子都愿意主动靠近皇帝,而不是她这个执政的皇太后。

“母后临朝称制,我是要来问母后的意思。”

赵祯极为恭敬的道:“若是母后不同意,我如何能违逆呢”

听到这话,刘娥表示很满意,随即让赵祯歇息去吧,示意林夫人代替自己送一送。

林夫人陪着赵祯走到殿外,这才小声道:

“官家,先帝临终前,曾言母子同心,官家莫要寒了大娘娘之心呐。”

“大娘娘日夜操劳,也是为了给官家遮风挡雨。”

“臣只是把所见到的告诉官家,莫要被人蛊惑离间天家亲情。”

林夫人是刘娥在宫内的最大心腹。

许多事都是从她嘴里告诉刘娥的。

赵祯只是点头,他明白这些话是谁让她说的。

“好,我知道了。”

林夫人冲着赵祯行礼,目送他远去。

同样出了宫门的范仲淹与宋煊在宫内也一直不言语,待到上了驴车。

范仲淹才主动开口道:

“方才在殿中你为何总是搅和”

因为宋煊过于跳脱,这完全不像是为了讨论出更好的结果而讨论,就是为了引起争端,宋煊才左右挑拨的。

“宋庠是太后派来的眼线,负责起居注,太后定是要看的,既然她喜欢看,那就让他看个热闹。”

听着宋煊的回答,范仲淹叹了口气:

“连起居注如此重大的事,太后都要派人来公然监督官家,足以见她根本就不想还政。”

“这很难猜吗”

宋煊伸出手笑道:

“人无论男女,一旦品尝了权力的味道,怕是很难松手的。”

范仲淹瞥了宋煊,这小子过于妖孽。

“权力不是这么用的。”

“院长该不会天真的以为所有人都跟你一样,想要用手中的权力造福一方百姓吧”

范仲淹看着宋煊嗤笑的神色:

“所以你是故意的!”

“当然,院长你说的再多,最终实行不下来,那也是空谈。”

宋煊瞥了他一眼:

“如今朝廷可是太后主政,她没这个魄力改革的。”

“所以你才会在殿试当中写出一份保守的策论”

范仲淹是了解宋煊,这小子的想法可比自己还要激进。

结果殿试的策论,写的异常保守。

一瞧就不是他的风格。

不过范仲淹觉得也不排除宋煊是故意如此,避免被那些人认出他一贯的文风,从而遭到针对!

“不过是些许小手段,不得不防,只是没想到官家为了再次防止出现意外,便直接点我为状元了。”

范仲淹轻微颔首,这才是他认识且熟悉的宋煊。

就算是保守派的法子,范仲淹也觉得宋煊那篇策论写的不错。

“所以,你当真觉得我所写上执政书不够好”

在宋史当中,把范仲淹的这个上执政书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相提并论,足以见评价之高。

确实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大宋奇案在的问题,同时也成为庆历改革的蓝本。

但是,此时这个万言书的言论和见识依旧有许多不足之处。

范仲淹主要是想要整顿吏治为主,其余为辅。

只有官员变好了,朝廷的政策才能好好实行下去。

或者说此时的宋煊完全没有理解范仲淹背后的深意,他积极建言的行为,背后其实是有着他自己的价值观体现。

那就是“左右天子,为大忠”!

老范曾经盛赞在澶渊之盟中让宋真宗上前线鼓舞士气的寇准,说他能够左右天子,如山不动,却戎狄,抱宗社,天下谓之大忠!

或者说刘娥现在便是左右天子,也可以被称为大忠。

但是在范仲淹等士大夫来看,太后掌权不是一件好事。

他们是与大宋皇帝互为政权的合作者,而不是与大宋皇太后为合作者。

就算刘娥没有武则天的心,但是她的种种行为,已经被士大夫们奔着武则天的处境去想了。

“院长觉得自己写的这个上执政书,可比隆中对”

“当然比不上!”

范仲淹不仅仅是从宋煊那里了解三国的一些故事,甚至有好事者也在说什么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是假的之类的。

这都是极为正常的,他也是看三国志的。

“隆中对的策略当时适合刘备,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当中,也并不是很好的执行下去。”

宋煊话头一转:

“况且院长自己写的这六条解决大宋问题的方案,当真能完全可行吗”

“我甚至只瞧见固邦本的重点,其余五条都没有具体的措施,如此宽泛的方案,如何能算上一个好方案呢”

范仲淹闻言登时愣住。

他方才以为宋煊是故意表演,来折磨那个起居郎呢。

宋庠也是出自应天书院,更不用说还与宋煊有点远亲关系。

范仲淹不明白宋煊故意针对宋庠的真正意图,总不能单纯因为他是皇太后的人吧

“你没在打趣”

“这种事,我为什么要打趣”

宋煊靠在车厢内:

“院长,你莫不是教书教的有些发昏了”

“啊”范仲淹没想到宋煊会在没有外人的时候说的如此不客气。

还是他连中三元后,已经开始飘了

“如今官家没有亲政,改革就进行不下去,官府也不是朝廷下发几条改革的政策,就能顺利推行下去的。”

“大宋也就不会变得如你心目中那样好。”

“自古以来,改革都伴随着流血牺牲,这种事是很严肃的。”

“周公改制、管仲改革、李悝、商鞅变法,秦皇汉武、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两税法改革,就算是柴荣还在军事、经济、灭佛上都进行了改革。”

“经济上,土地制度从井田、均田、两税。”

“政治上,中央集权,削弱贵族到强化皇权,官员选拔从世袭到察举再到如今的科举。”

“军事上,从府兵制到如今的募兵制。”

“依照我们目前的情况,商鞅变法以及王莽失败的教训更应该让我们牢记。”

“既要谋事,又要谋生,我从不怀疑院长的忠心,但是改革并不是舍出去性命就能轻易成功的。”

范仲淹被宋煊接二连三的话给砸的晕头转向。

说实在的。

他以前确实是没有想到那么多的,只是通过自己双眼的观察,看到了大宋的问题。

但是让范仲淹找出极为合适的解决办法,目前他也没有太好的。

范仲淹确信了。

宋煊当真是对自己提出来的执政书有意见。

而且也不是一般的大。

缓了一会,范仲淹告诉自己宋煊他异于常人,既然说了如此多,那他定然早就有腹稿了。

而且没有当众说,就是私下说,范仲淹也明白宋煊的苦心:

“那你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宋煊先是“打压”了范仲淹有些异想天开外,这才说出自己的想法:

“院长,我等自是要团结一大批志同道合之人,簇拥在官家身边,如此才能有机会进行改革,太后一党的人可是有不少,他们如今都身居高位。”

“在我们没有掌权的时候,也要多积累经验,甚至让官家收集一下各地官员的难处,以及各个官员些许政绩的好办法,进行总结归纳。”

“一时想不出办法是正常的,所以我们可以集思广益。”

“待到时机合适,真要进行变革,不至于上面发个政策,方向去推行。”

范仲淹沉默不语。

因为宋煊一开口就是犯了老赵家的忌讳。

谁让你结党的

这种事。

可是谁碰谁都要被贬谪的。

宋煊也不催促,他相信范仲淹会想明白的。

就算被范仲淹推崇的寇准,他就没有结党吗

寇准被罢相,寇准一党的宦官周怀正都铤而走险,策划发动兵变,废除皇后刘娥,杀宰相丁谓。

丁谓深夜去找曹利用,曹利用去见刘娥请了旨意,才主动出击把周怀正以及其余党羽全都收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