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扎着冲天辫的女娃接过糖,小心翼翼地放进嘴里,眼睛立刻瞪圆了:\"好甜!比山枣还甜!\"
王二麻子跟出来,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泥里写字:\"来,跟着老子念——'华',中华的华!\"
女娃舔着糖,奶声奶气地念:\"华...中华!\"
\"对!\"王二麻子哈哈大笑,拍得女娃肩膀上的泥灰直掉,\"记住了,你们是华国人,不是什么苗疆人!以后谁敢说你们是'蛮子',就拿课本砸他脸!\"
夕阳西下时,教室里的煤油灯亮了起来。李雪梅站在讲台上,用教鞭指着墙上的世界地图:\"同学们,看见没?这大块儿黄色的就是咱们华国,比漂亮国、鹰国都大!\"
王二麻子靠在门框上,看着孩子们发亮的眼睛,突然想起在西南战死的弟兄。他抹了把脸,悄悄对副官说:\"去,把老子那份军饷取来,给娃子们买些新铅笔。\"
\"团长,您不是要攒钱娶媳妇吗?\"副官愣住了。
\"娶个屁!\"王二麻子啐了口唾沫,\"等这些娃子都念成书,老子就算打光棍也乐意!\"
夜深了,杭城乡下的蛙声此起彼伏。王二麻子骑着摩托往回赶,车灯照亮了路边的稻田。他摸了摸怀里揣着的《识字课本》,上面还留着苗家娃子的口水印。\"妈的,这书比老子的驳壳枪还管用!\"他咧嘴一笑,加大油门冲进夜色里,身后的学堂亮着灯,像颗落在乡野的星星。
而在北平大帅府里,王莽正对着全国教育分布图抽烟。沈秋云抱着一摞报表走进来,纸页上全是红勾勾:\"大帅,西南三省新增学堂三千所,教材全用的简化字。\"
\"好!\"王莽把烟头摁灭在地球仪上的漂亮国位置,\"告诉章太炎,让他赶紧编《华国近代史》,就写咱们怎么把洋鬼子赶下海的!对了,\"他突然想起什么,\"给每个学堂都配台收音机,每天早上必须播《华国军歌》,让娃子们从小就知道,咱华国不是好惹的!\"
沈秋云忍不住笑了:\"大帅,您这是要让孩子们从小就听着枪炮声长大啊?\"
\"那咋了?\"王莽瞪了她一眼,\"老子就是要让全天下的娃都知道,咱们华国能从泥坑里爬起来,靠的不是洋鬼子的施舍,是咱自个儿的硬骨头!\"他走到窗边,看着北平城的灯火,\"等这些娃子长大了,别说漂亮国的航母,就是他们的月亮,老子也能让咱华国娃上去踩两脚!\"
与此同时,在漂亮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几个汉学家围着一本简化字课本直挠头。\"这...这字怎么跟画符似的?\"一个戴眼镜的教授翻着课本,\"王莽这是要把华国的文化根基全毁了啊!\"
旁边的助教突然指着课本上的插图——那是王二麻子让人画的\"华国英雄谱\",上面有拿着扁担的码头工人,也有开着坦克的女兵。\"教授,您不觉得这比之乎者也更接地气吗?\"
\"接地气?\"老教授气得胡子直颤,\"这是粗俗!是野蛮!\"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在遥远的华国乡村,无数像李雪梅这样的年轻教师正在油灯下备课,无数像王二麻子这样的糙老爷们正在用枪杆子守护着学堂。那些被简化的汉字,那些印着英雄画像的课本,正像种子一样撒在华国的土地上,等着有朝一日长成参天大树,撑起这个国家的未来。
杭城的雨停了,清晨的阳光透过教室窗户,照在孩子们的课桌上。李雪梅打开收音机,里面传来激昂的《华国军歌》。王老头站在讲台上,用拐杖敲着黑板:\"同学们,跟我念——'一寸山河一寸金,百万兄弟百万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