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红尘有仙,东阳游记
津门府城,荣升茶楼。
徐青正在茶楼里吃茶听书。
这茶楼曾是他考取秀才功名时暂住的地方,当年田佘公年过七旬得中秀才,知府大人亲自执笔,题下八字「天道酬勤,有志竞成',以兹鼓励。
此事过后,津门掀起了一阵读书科举浪潮。
许多老童生重新捧起书本,只为效仿田佘公,不为岁月低头。
徐青眼下所在茶楼的老掌柜,就是这科举大军中的一员。
一个茶楼掌柜,大半截身子埋进土里的人,要去赶考博取功名,这事儿别人也就是当个笑话听听。
但谁都没想到人老掌柜竞真的以年过五旬的年纪,一路过关斩将,中了进士。
如今老掌柜七十岁高龄,不仅娶了江南富商荣家小姐为少妻,且至今仍在朝中任职。
而这座茶楼也改名为荣升茶楼,负责管理茶楼的则是老掌柜的至交好友,郭东阳。
徐青与郭东阳也算是忘年故交,两人相识得有一二十年,在这期间郭东阳借著他超度尸体得来的各种趣事见闻,以及一些只有后世所知的话本故事,很快便焕发第二春,成了津门说书圈的扛鼎大拿。
二十年过去,郭东阳也已年过七旬,不再登台评讲,而是退居幕后,当起了深受后辈敬重的活祖师。
徐青心里明白,他若再不过来府城一趟,以后怕是难有再见到这位活祖师的机会。
师兄王陵远身为仵作,常与死人接触,日久年深之下,死气侵表入里,寿数也因此大受影响。
郭东阳虽不与死人接触,但他却是一名靠嘴吃饭的说书先生。
修道人常说,开口神气散,意动工寒。
指的就是人开口说话时耗费精气神。
而过度言语,更会消耗自身元气,长久折寿。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日出千言,不病自伤』的老话。
若要长寿,需得是寡言养气,意静身轻方可。
郭东阳显然不在此例。
徐青无需见到对方当面,便能猜得到郭东阳的身体状况。
年过七旬,已是高寿。
茶楼里,郭东阳的学生,一个四十来岁,好似矮冬瓜的黑脸胖子正在讲一则才发生不久的故事。
「列位看官!且听我道一段忠孝节义感天动地的奇闻轶事。
话说本朝开国二年,也就是今年三月,有一位侯爷,姓王!
这位侯爷可了不得,年少时便执金戈,跨铁马,随真龙天子扫荡群雄,定鼎了山河!
这一日,侯爷功成身退,奉旨衣锦还乡,端的是紫袍玉带,前呼后拥,荣耀非常!
然则侯爷归家,遍寻故里,却不见至亲骨肉....
,徐青越听越觉得耳熟,当听到卖身葬母,侯爷年幼亲妹被城南香烛铺子里守寡多年、
吃斋念佛的程家娘子收留后,徐青彻底确认。
这可不就是两个月前于梁回来时候的事吗?
要不说津门说书人尿性呢,这才俩月不到,就把人侯爷的事儿端到了桌上。
台上醒木敲响,黑胖子继续道:
「侯爷亲至香烛铺,目睹程氏两鬓斑白,顿时忆起当年兵荒马乱。若非程娘子心善如佛,收养妹,家安有今团圆?」
黑胖子一擤鼻涕,往鞋底上一抹,声情并茂道:
「人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这铁骨铮铮的侯爷一二十年未曾落泪,但此时却虎目含泪,推金山倒玉柱般,就在那铺门之中,行三拜九叩大礼,言道:再生大恩,没齿难忘!
程家娘子,即我亲母也!」
黑胖子脸红脖子粗,手中扇子唰地合拢,声如裂帛道:
「此事如风雷激荡,不出三日便传遍朝野,真龙天子闻奏,抚掌而叹,说那定远侯忠君体国,乃人臣表率;程家娘子抚孤守节,心存仁善,正合天地纲常,实为妇德完满!」
「天子皇恩浩荡,感程娘子之义,遂御笔亲题,丹墀下旨,敕封程家娘子为一品诰命!」
「此正是:血战功成衣锦归,烛火深处觅慈晖。侯门一拜惊天地,市井寒门沐皇恩!」'
一折书讲罢,台下阵阵叫好,唯独徐青轻笑摇头。
所谓诰命只是虚名,程彩云也只是去了一趟京城,见了天颜,却不曾留在侯府,享那荣华富贵。
徐青问过程老板,人说自个大半辈子都在香烛铺,那铺子是她唯一的念想,莫说诰命,就是再大的名头,也不如她那小铺子。
不过王家小妹却是离开了津门,对方临走前倒是开玩笑说要把香烛纸坊开到京城,往后不管徐氏丧门去哪儿出殡,都能买到王家的香烛纸钱。
徐青没太在意,王月娥的身份非同一般,对方回京,也是王梁力劝的结果,至于香烛生意..
多半只是玩笑话。
台上,黑脸胖子讲完一折后,徐青这才走上前向其讲明来意。
「嗨呀!原来是徐先当,晚辈郭宝林,见过先!」
徐青一打听才知道,这黑胖子是郭东阳收的义子。
说起来郭东阳与王师兄一般,前者浪荡江湖,年轻时四处游历听古说书,后者呆在衙门方寸之地,与尸体为伴。
却是没一个娶妻生子,留下子嗣。
徐青也是无奈,他没少劝两人去拜拜保生娘娘,人花鸟街冯二爷年近六旬不也开花结了果?
虽然结的是有那么一点歪瓜裂枣...
可惜,王陵远嘴上答应的好,却一次也没去过保生庙。
郭东阳更是直言不讳,说他自在惯了,不愿为家事缠身,只愿落得一身清净,做那红尘中的浪荡客。
徐青早有预料,郭东阳早年科考,位列府试案首,却毅然决然放弃功名利禄,做了游侠。
也正是因为有年轻时行走江湖的经历在,郭东阳才会对这世上各种奇闻异事如此感兴趣。
似乎只要听到新鲜的故事,他便又恢复了年轻,故事中的人儿走到哪里,他的脚步就跟著去到哪里。
「你师父近来可好?」
郭宝林眼神一黯,叹道:「师父记性一年不如一年,时至今日,甚至连我这个做徒弟的都认不出来。」
66
3
徐青眉头一皱,这不是老年痴呆吗,若按这时候的说法,便是呆病、神痴。
「不过师父倒是一直记著徐先生,师父常言先生博文广记,虽年龄未及他一半,但先生的见闻却是他的百倍千倍!」
「师父神思尚且明澈时,曾写过一部《东阳游记》,内里又分志异、乡野、杂记、自传、讲古五册。「
「师父说,他能在短短辈子写成这部书,就是因为遇到了徐先生。」
徐青心头一动,问道:「这游记可否让我一观?」
郭宝林眼珠子轱辘一转,眯眼笑道:「这是师传绝学,说书圈的宝贝,千金不换,外人自是不能观阅,但徐先生不同,,」,徐青瞥了眼跟前的黑胖子,不做回应。
以他对郭东阳的了解,对方写这游记为的就是传诸于世,让天下人都能看到。
但显然,人老不由己,这黑胖子看似十分懂礼,实则食亲财黑,极为专横。
不过越是像这样的人,越能保住家业,不被外人所欺。
书房里,徐青翻阅东阳游记,却发现眼前的游记只是誉录版,并非原本。
略略翻过页,徐合上书册,问道:「这游记可有原版?」
黑胖子不动声色道:「那原版晚辈极为珍视,平日里就锁在柜中,只有家师想要翻阅时,晚辈才会取出。」
郭宝林生怕徐青惦记那原版游记,他紧忙转移话题道:「说起来家师最后一篇自传,写的就是徐先生..
,'
「嗯?
/
徐青眉头一挑,当即取出自传一册,翻到最后...
【吾乃山野闲人,平生酷爱结交奇士,尝游历四方,所遇者多矣。然知己零落,唯徐先生一人,令吾魂牵梦萦,至今思之,犹觉神异。今特作此篇,以志其奇,聊表吾怀。】
话表大雍乾元年间,吾行至荒野,天忽骤雨,雷霆交加。乃避入一小庙,始见庙中聚者甚众。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