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五千多人?怎么会有这么多?我记得从望平那边也只带回了两千多士兵啊!基地那边的预备役加起来也没这么多人啊!”曹刘有些惊讶的问道。
“大哥你还记得过年时候,你不是给当初军营中帮着建设基地的那批士兵放过假嘛!那些人大多数都是辽东郡的本地人,都是周边村庄的人,回去后到处宣传你当长史后,军营里都吃得饱饭了,隔三差五还能吃到肉,你离开后这一个月里,就有不少的青壮来报名参军了。
当时你不在,我就直接去询问了荀谌和贾诩,他们都觉得可以扩大现有戍卫军的规模,所以我就把这些人全都留了下来。
还有就是又收了两三批流民,这些流民基本上都是青壮男子,管宁不想基地那边受到不必要的影响,就直接将他们送到了军营这边,所以前前后后加到一块就有了一万五千多人。”
曹刘在心中计算了一下,好家伙!自己这才离开一个月,襄平这边的兵力不算基地的预备役,就接近两个旅的兵力了,如果是后世的两个重装合成旅的兵力,都可以打一场中小国家的全面战争了,不过在古代这点兵力也不算多,人家张角当初可以是号称有五十万兵力。
“老高,从你练兵的角度看,这后加入的几千人如何?”
“这批人年龄都在18-25岁之间,都是绝对的青壮,不过身体条件参差不齐,特别是那些流民,估计要养上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我的要求,不过整体上看,并不比之前的士兵差多少,特别是郡中本地的兵士,要比中原的兵更高大一些。”
“那你留下那批耕牛是打算在军营附近开垦土地了?”
“嗯!这还是管宁和国渊给我的建议,建议军营这边和基地一样实行屯田制,军营这边属于军屯,新加入的这批人,身体情况还满足不了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但春耕屯田问题不大,不仅能缓解基地那边的粮食压力,还能让新加入的这批人锻炼起来。”
“那些本郡的青壮都来参军了,他们家里的田地谁来种啊?”
“大哥你这就有所不知了,这些新加入的本地人,家中的田地很少,据说辽东郡周边大部分适合耕种的土地都掌握在本地世家豪门手中,他们之前并没有多余的土地可耕种,大多是那些世家们雇农,但还要交人头税,如今来参军了,不但能吃饱了,还不用再交税了。”
曹刘对东汉这时普通百姓要缴纳的赋税并不是很了解,但也知道封建王朝时期,哪怕是各个朝代的盛世期,普通百姓的赋税压力都很大,种地要交税,添丁也要交税。
赋、税、徭、役不只是封建时期,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维持统治和进行建设的重要手段,同样也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是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的根源。
不过这些曹刘也没办法改变,那怕是在后世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毕竟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得有足够的财政支持,顶多后面稍微改变一下获取源好了。
“行,军屯制挺好,短时间我们也不会有战事,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将军民进一步捆绑在一起,这样的军队才会更有战斗力。”
曹刘说完就继续自顾自的吃饭了,高顺却对曹刘这个军民捆绑可以提升军队战斗力的说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陷入了思考中。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