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黑山军规模最大的时候,号称拥兵百万,当然这种号称的水分都会很大,不过据说最后张燕投降曹操时,还有着十万士兵和十几万百姓。
在这个时代,什么是最大的资源,人口才是最大的资源,整个辽东郡也不过才十几万人口,襄平这边总人口也才四五万人,曹刘如果想在辽东迅速崛起,那必须得爆人口,靠自然出生,那有得好等了,继续迁入流民确实是个办法,不过流民中的壮劳力并没有那么多。
能够去造反作乱的,那都还是有把子力气的青壮年,曹刘对这黑山军有了想法,不过黑山军这才刚起事,人数应该还没那么多,先等他们发展发展再说。
想到黑山军,曹刘自然而然的又想起了黄巾军的另一支队伍,也就是更早被曹操收服的青州黄巾,最后也成为了曹操手中的青州兵,历史上的青州兵,好像只是在曹操灭陶谦时出场了,后面并没有太多的记载。
不过青州黄巾当初投降曹操时,可是连带家属在内共计百万余人,直接被曹操编入青州兵的青壮就有将近三十万人,这可是更实在的一批人口啊!
而且青州黄巾好像是在后面几年才起事的,能够被曹操只用几千人收降成功,除了老曹武力威慑和政治招抚相结合的策略运用得当外,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青州黄巾虽然数量不小,却并没有核心带头人,并且基本上都是拖家带口的。
所以曹刘猜测,青州黄巾应该都是当初张角和张宝被剿灭后的残余势力,还有流民之类的,最后在青州汇聚到了一块,最后形成了几十万的黄巾军。
想到这里,曹刘不免对老曹未来的青州兵也动了心思,而且曹刘还想到了一个人,黄巾渠帅之一的管亥。这哥们黄巾起义时,好像是青州黄巾军的渠帅,不过后面被老曹收降的青州军好像和他并没有多大关系。
历史上记载,后面管亥曾带领黄巾军围攻过北海的孔融,才有了太史慈为报恩,单骑闯营搬救兵的佳话,《三国演义》中,管亥的武力可是不俗,应该算黄巾将领中的扛把子了,能和关二爷大战十数个回合才被斩于马下。
曹刘倒不是看重管亥的武力,也并不是想将其招于麾下,而是好奇一件事,张角到底有没有一个女儿,记得看过好几个三国的穿越小说,张角都有个女儿,天生媚体,名曰张宁,张角死后,被托付给了管亥。
曹刘绝对不是对什么天生媚体感兴趣,完全是想探寻历史的真相而已,看来这散落各地的黄巾余孽,都是不错的人口资源,要早点做个计划,都弄到辽东来,不过前提还是要能养得活这么多人。
那个传旨太监当天就离开了,压根就没提出来去看一下孙家父子,并且收了钱以后,明里暗里反倒是暗示曹刘,孙家父子贪墨的银钱务必要保证安全的送到洛阳,皇帝现在很缺钱,至于孙家父子并不是很重要,而且这一路去洛阳,也不是很太平。
曹刘这一看,并不只是自己想弄死孙家父子,看来之前孙喧在洛阳那边贿赂的宦官们,也并不想让这二人活着见到皇帝。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