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过程不能说是煎熬吧,对于我这种喜欢写东西的人来说或许还挺有趣啊,不过再怎么有趣,他终究也是学习,那不可能不给你枯燥的。我也只是普通学生,不是那种先天考试战绩。
我只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悟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一种连学霸都鄙视的学习方式。问题就在于,像这种方式在曾经甚至一度有了否定,说我这是假努力,说我这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因为我的成绩并没有这么想的那么突出。我甚至是跌跌撞撞拼尽全力才考到一个大学。那么从实际的学业考核上来说,我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学习天赋都跟聪明达不到标的。
那么我聪明在哪里呢?实际上一点都不聪明。
如果硬要说聪明的话,就和我小说里那个借灵术的能力一样,我会学东西。我是那种缺乏常识的人,所以说无论什么常识,哪怕我不愿意去呢,哪怕听着难受,我也咬牙听下去。
1+1等于几?,你知道吗?当然知道,那万一有个人不知道呢?你会不会骂他?说他是不是幼儿园都没读过?是个傻缺吧?就是来找茬的吧。那万一他就是不知道呢?
然后的话你是直接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说是2,还是骂他一顿,说他这个傻缺。
很多人也一样。在正常人眼中看来很正常的事情,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不知道,就是很懵的。因此很多人就这样被嘲讽着嘲讽着就放弃了,就倒下了,就不问了。聪明的人他知道怎么察颜观色,怎么从各种渠道来获取消息,那不聪明的人那就自生自灭。
这是代价呀,这是一路走过来的代价呀。从小呢?我就一直被告诉你只需要读书就好了,你只需要一直读,然后呢父母呢会给我撑腰啊,会保证我这个学习的资源,叫我只需要读书就行了。其他的就不要多想。
但是我没有天赋啊,我的确是一直读,但是我产生了厌学的心理,我读不下去了。但是那父母给我的要求就是读书,社会给我的出路就是读书。于是呢我走上了一条极端的觉醒。
我以半疯为代价。获得了那所谓文学上的天赋,我写诗,写小说,写日记,……什么都写。我将这写作上的兴趣还有天赋用在了学习上,编成了《笨蛋笔记》。
我将它们用在了生活上,变成了《大学生历险记》。
一直以来我都坚信着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然后有一天你告诉我没有用你读的一切,你学的一切你用不到,生活上那就没有用,这个社会是讲究人情世故的,什么东西都是要讲究人情的,你现在读书读的好没有用,你还需要很好的人际关系,你还需要更高的成绩。
我无所事事,我无所适从……我尝试去摸索,尝试去摆烂,这时候呢大家又对我说,你怎么连这个都不懂?这是生活常识呀,我看你就是平时没有注意周围,不爱多管闲事。都不肯多动脑筋。那我又能怎么办呢?听着然后继续学呗。
然后学呀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推进到各种事情,又变成了那无数文科生,无数作家想要的东西。我有对制度与生活结合的自我思考,没有被任何人的极端思想带偏。
我也有对国家还有个人的清楚认知,甘愿做那牛马,做那没有出息,被别人称作志向不大的工人。
我有所谓的文人关怀。但我却只感受到无能为力。我甚至觉得我就应该是个大坏蛋,啥子都不想——唯我独尊,然后的话唯利是图,自私自利,这样过的或许会更加快乐。我偏偏对他们产生了同情。
搞笑,当我感受到这些的时候,他们又说了。你这是奇思妙想,你这是乱七八糟。你这是脑袋想太多了,就是因为你想这么多你才会得高血压。是不是因为昨天我吃的太多,所以说我肚子痛?那的确是。那药是不是要占2/3的责任?那我觉得也是的。
但我还是得吐槽啊,当一个药你吃了以后,疼痛不仅没有缓解,还加剧了,甚至还会跟你痛一个晚上,那我问你有个什么用啊?这药有什么用啊?何用之有啊?逻辑就不对了,好吧。
原本胃是好的,就被这东西给搞烂了。然后我劝你,你又说是正常现象,很正常的。然后又正常不出个怎么个所以然?
这个东西需要思考吗?好像不需要吧。这是奇思妙想吗?这是刻印在身体上的教训啊。
是啊,我就是这么一路上吃的教训过来的。因为已经说错话了,然后我意识到我说的意思,别人可能会误会,我说的东西可能不合时宜。所以说我现在谨言慎行,有什么心里话就在小说里表达。
为什么呢?因为教训。
我看到那好朋友叫我傻缺,看到了曾经过关系很好的学霸,看我和瘟神一样。
再举一个例子。偶尔我是也会考的很好,是吧?我想大肆炫耀,但是我现在从来不这么搞,甚至我成绩都懒得跟别人说,可以问一下我的舍友就知道了,现在我大学跟我7个舍友处的很好,是吧?
但是我也没有说这方面的东西,因为大家都对这个东西不感兴趣,或者说啊能及格就行,没有必要去搞这么官僚主义,搞什么优越主义,毕竟这是大学。实际上啊清楚知道我大部分成绩的只有老唐一个人。从这点上看,你就可以发现我比以前是谨慎了很多。
为什么呢?还是因为教训。
因为你不可能一直好下去。你爬的越高,那么你摔下来的时候就会越痛。什么叫做居安思危?我寻思的就是这个道理。
……
我细细品读了那什么大学生的好学生手册呀,遵纪守法的学生手册。那么从主观的行为意义和思想上来说,那么我的确就是上面说的人了。虽然说心理层面那是跟他的健康标准完全没有关系的。
总而言之,这样看起来和教科书一样的人,他反而就该被骂,就不该存在。你想的东西,他之所以我们歌颂他,称赞他,就是因为他不存在,我们可以慢慢改变他的要义,他很抽象。
当你想的东西存在了,那么大部分人可能都不会高兴,可能都不会喜欢这样的人。因为他活不下来,教科书里面那样的学生。他有着那么高的成绩,他有着那么好的背景,那么他可以活下来。但是如果把这个东西给丢到现实来,那么只是符合行为意义上的标准学生那么估计会被别人骂成路边一条。
因为书里只会教你怎么用法律去保护自己的权益,没有跟你计算这件事情打官司还有走流程,花费的成本是不是要比你忍气吞声要高?
不是只会告诉你真诚待人,却没有告诉你。万一别人在你面前装的也是真诚。那么你不是在他面前如同没有穿衣服的小萌新一样了吗?
那么这样的学生又从客观意义上来讲,算得上是标准学生吗?
然后呢又陷入了一个两难的相悖理论。所以说啊有的东西是真的没必要看。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