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26章 蟒型车技术(1 / 2)

轻量化与高强度材料的平衡技术,这个技术的难点在于如何在减轻车体重量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车体刚性。

这个一点很重要。

因为车辆的重量,可以说是衡量复杂地形通过性的标准。

这个也很好解决,或者这个说是几个问题中最好解决的问题。

只要采用铝合金蜂窝结构制造车体框架,然后在结合铆接与点焊工艺,这样一来就能够在减轻重量的同时,增强抗变形能力。

至于履带材料,则是可以采用夹钢丝的橡胶复合材料,提升耐磨性与抗撕裂性能,这种技术也已经出现,像是毛熊和的Gt-S 雪地车的橡胶履带,就是用了这一项技术。

全液压驱动与多节协同控制技术,想要解决这个技术难题,就要解决两个难题。

一个是闭式液压传动系统,另外一个则是电液伺服控制系统。

闭式液压传动系统,他的难点在于如何实现多节车体的动力分配与同步控制,如果不能实现这一技术,就难免会造成,功率循环和能量损耗。

解决的方法就是采用双泵四马达闭式回路设计,也就是在每个铰链关节配备上独立液压马达,然后通过比例阀调节流量实现差速转向,这个倒是可以参考之前制造农机时,研究出来的静液压驱动技术,也就是斜盘柱塞泵与径向柱塞马达的组合。

只不过闭式液压传动系统,要比静液压驱动技术复杂很多。

至于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在这个时代是很难实现的,毕竟集成电路也才刚刚出现没多少时间,很难制造出实现多节车体精确操控的芯片。

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就是采用机械液压式同步器,通过凸轮机构与液压阀联动,预设不同地形的运动模式,然后在驾驶室配备多轴操纵杆,通过钢索或液压管路直接控制各节液压马达的排量。

这种设计李枭参考的是乌尼莫克的机械液压混合控制系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机械液压混合控制系统只有两套预定系统,一套是公路行驶,一套是越野作业。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则是要更复杂,或者说现在还不能叫做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应该叫做机械伺服控制系统。

不过李枭感觉最多再过五六年,应该就能够试着制造电液伺服控制系统。

而复杂地形适应与两栖能力技术,这一技术也包含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悬挂与减震系统,另外一部分是两栖推进与密封技术。

悬挂与减震系统就是对独立悬挂技术的设计,像是履带板橡胶缓冲层、负重轮、螺旋弹簧、铰链关节液压阻尼器、驾驶室空气悬挂,层层衰减振动,按照李枭的研究,必须设计出四级减震系统才算成功。

才能够应对沼泽、岩石、沙漠、雪地、丛林等地形,从而避免剧烈振动,避免车体结构疲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