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佟,不能简单看待这个问题。谣言无形无质,却能撕裂信任、摧毁尊严,甚至改写一个人的命运。三人成虎,人言可畏啊。”
白国昌从抽屉里拿出一盒烟,直接递给佟伟。
虽然他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级别都高过佟伟,但看在鲍乾清的面子上,他还是要主动让烟。
“白市长,我们先从逻辑上进行分析,谣言的时间线是否矛盾?数据是否可查?动机是否合理?面对谣言,是否有事实可以自证清白?厘清头绪,对症下药,我想问题不会很大。”
佟伟撕开封条,拿出第一支烟递给白国昌。
他最擅长理性分析问题,这一次也不例外地给出白国昌思考路径。
白国昌陷入沉思,一支烟过后,他黯然地摇摇头。
“想要整我的人太多,无法短期内查证真正的动机,而我当时没有具体监管槐荫市的改革细则,也从来没有接触过段练这个层级的干部,你让我怎么自证一个不存在的问题?”
白国昌想得没错。
诬陷者的逻辑陷阱终极目的并非辨明真相,而是通过消耗对手资源达成碾压。
哪怕白国昌最后能证明清白,在构陷者的眼中毫无价值,白国昌在所有人大脑里留下了不洁的烙印才是成果。
佟伟认可白国昌的说法,他弹了弹烟灰轻描淡写地说:
“既然白市长认为无法自证清白,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在谣言起源地找出制造谣言的人好好沟通一下。”
佟伟看似是顺着白国昌的思路聊天而已,其实是巧妙地传达了鲍乾清的指示。
白国昌对鲍乾清惯用的手法非常熟悉,他心领神会地点点头。
“这是一个不错的法子,我也想到了这一层。谣言毫无疑问来自槐荫市,但谁才是制造谣言的人呢?”
“不用在乎谁制造了谣言,而是要让造谣者受到约束而闭嘴,目的也就达到了。”
佟伟的暗示几乎已经是明示。
不用追问是纪委和警局谁在传播谣言,只要造谣者被他的上司管束,这个话题就会逐渐消散。
而槐荫市最有能力管束下属的人,非辛胜利莫属。
下午两点,槐荫市。
辛胜利热情地亲自接待白国昌率领的国企改革调研组,到各大国企参观视察。
两个人彼此都很客气地相互恭维,礼数周到,像是相亲相爱一家人。
到了傍晚时分,考察活动结束,辛胜利又摆下酒宴招待来自省城的考察团。
因为白国昌是前任一把手,他几乎都认识参加聚会的槐荫市干部,自然表现出很亲切的姿态,对下属的敬酒都来者不拒。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