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都市重生>发薪就能变强,我有十亿员工!> 第626章 难道没有国外的技术,我们就造不出EUV光刻机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26章 难道没有国外的技术,我们就造不出EUV光刻机吗?(1 / 2)

“又卡壳了?”

陈延森看完林南的汇报邮件,眉心微蹙。

他没想到,自己都已经把大门踹开,为他们铺好了路,这帮人却还是没能力往前再走一步。

当前的难点有两方面:

第一,中继镜组中的非球面反射镜,需要将面形精度控制在50皮米以下,表面粗糙度得低于0.1纳米的均方根误差。

换句话说,这相当于要求一块徽安省大小的区域,整体起伏不能超过一张A4纸的厚度。

难度可想而知!

目前,全球仅有灯塔国的赛高、德国的蔡司具备相应水准的镜面抛光工艺。

可受到瓦森纳协定的限制,即便花钱买,也拿不到供货名额。

而哈工大、国防科大和华科协会长春光机所,尽管拥有离子束抛光与磁流变抛光技术,理论上能实现原子级的面形精度,但现实与理论往往存在巨大落差。

这就好比问,国内能造出F1赛车的发动机吗?

按理说,华国不缺能生产金属活塞和气缸的工厂,也清楚内燃机的制造原理。

但F1赛车发动机并非单一部件的简单组合,它是材料学、精密加工、热力学、电子控制系统等顶尖技术的集成体,且对转速、热效率和可靠性的参数标准达到了行业极致。

由此可见,技术原理懂了,要落地到稳定的实际生产中,仍有难以逾越的鸿沟。

明白是一回事,造出来又是另一回事。

第二,镜子打磨完成后,还得在表面镀上40到60对的钼、硅交替薄膜层,且每层厚度的误差都需控制在原子级别。

镀膜环节所需的磁控溅射技术,国内虽有不少研究所已掌握,但在均匀度和精细度上,仍然不符合EUV光刻机的使用需求。

此外,如何精准检测镜面光滑度也是个难题。

没有测量,就没有加工!

检测能力决定了抛光水平的天花板。

2014年华国在高精度干涉仪领域,特别是用于EUV波段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根本达不到50皮米的测量精度。

而林南和汪象朝等上百位研发工程师,已是光学赛道的佼佼者,连他们都搞不定的事,再找其他人,大概率也无济于事。

他们尽力了,只是能力有限。

陈延森心里清楚,他要是不出手,这场科研大会战多半要成为一个笑话。

他略一思索,便让林南先把离子束抛光、磁流变抛光和磁控溅射的技术文档发过来。

与此同时。

沪城,星源科技光学研发中心。

林南倚在实验台前,双眼满是红血丝,神色黯淡。

汪象朝坐在一旁,拍了拍林南的肩膀说道:“别着急,车到山前必有路,慢慢啃呗,既然方案都有了,还怕搞不定工艺问题?”

沪城光机所的一名专家点头附和道:“以前我们不需要皮米级别的抛光精度,所以技术进展就慢,现在不一样了,只要搞定照明系统的非球面反射镜,这EUV光刻机的光学系统,就等于拿下了一半的核心技术。”

话虽如此,实验室里的气氛却没怎么缓和。

林南苦笑一声,指着桌上的检测报告:“道理都懂,可现实摆在这里,我们的仪器测试精度仅有亚纳米水准,面形精度够不够,压根不知道。”

这无异于闭着眼睛走路,方向对不对都不确定,怎么提升?

燕京光电所的年轻工程师语气哽咽,一脸绝望地小声呢喃道:“难道没有国外的技术支持,我们就造不出EUV光刻机的核心部件吗?”

这话就像一根钢针,把所有人的信心都给戳破了。

“放屁!人家花了几十年积累的技术,我们才用了几天?这点耐心都没有吗?”

汪象朝猛地站起身,大声反驳道:“一个月时间,我们就把照明系统的方案推演出来了,这说明思路是对的。

我已经和长春、燕京光机所的人沟通好了,接下来大家齐头并进:咱们先攻坚投影物镜系统,等抛光和镀膜技术达标后,再整合各项技术,总能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他的话像一剂强心针,让实验室里低迷的气氛稍稍回暖。

林南深吸一口气,跟着站起来说道:“汪老说得对,咱们先按照分工,集中精力攻投影物镜系统的光路设计。”

沪城光机所的专家立刻拿出图纸,指着上面复杂的光路结构:“投影物镜得把照明系统过来的光束精准聚焦到晶圆上,而且要消除各种像差,这对镜片的曲率精度要求比反射镜还高。

我们之前设计的光路,在模拟环境中还存在0.5弧秒的像差偏差,得再优化。”

汪象朝凑到图纸前补充道:“我查过资料,蔡司的投影物镜用了15片高精度镜片,每片的面形误差都控制在20皮米以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