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89章 杨芹芹(1 / 2)

对于五人之中的谭嗣同、王五、袁世凯,后面再作介绍。

五人之中的其他两个,现年才18岁的杨芹芹(小名九斤)是本世界的谭嗣同的侍女。现年才10岁的小男孩左宗生(宗生)则是本世界的王五的徒弟(首徒)。

……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时年30岁的谭嗣同在家乡满怀忧愤,即努力提倡新学,呼号变法,并在家乡组织算学社,集同志讲求钻研,同时在南台书院设立史学、掌故、舆地等新式课程。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5月2日,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000多名举人上书清政府,要求拒和、迁都、变法。深重的民族灾难,焦灼着谭嗣同的心,他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义愤填膺,坚决反对签订和约,对清政府“竟忍以四万万七千万人民之身家性命一举而弃之”的妥协行径极为愤慨。在变法思潮的影响下,开始“详考数十年之世变,而切究其事理”,苦思精研挽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大计。他感到“大化之所趋,风气之所溺,非守文因旧所能挽回者”,必须对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实行改革,才能救亡图存。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2月,谭嗣同入京,结交梁启超、翁同龢等人。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谭嗣同旋奉父命,入赀为江苏候补知府,在从北京去江苏任职的途中游历了天津、湖南、湖北等地,后在南京候缺期间,开始创作着《仁学》。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2月,谭嗣同回到湖南,在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的支持下,与唐才常等倡办时务学堂,他首先加强了时务学堂中维新派力量。自己担任了分教习,又安排唐才常任中文教习,协助任总教习的梁启超,在教学中大力宣传变法革新理论,“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多言清代故实,胪举失败”。孔子改制、平等、民权等学说由此而乘风扬波,日益恢张。他还把《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含有民族主义意识的书籍发给学生,向他们灌输革命意识,使时务学堂真正成了培养维新志士的机构。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使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初,谭嗣同创建南学会,办《湘报》,宣传变法,抨击旧政,成为维新运动的激进派。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6月11日,光绪颁布《定国是诏》,决定变法。同年8月,因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的推荐,当时正在湖南老家,年龄已33岁的谭嗣同被光绪帝征召入京。

在接到旨意之后,谭嗣同很快就带着现年才18岁(1880年3月5日出生),很爱说话,也很喜欢女扮男装,但实际上十分漂亮的侍女杨芹芹(小名九斤)一起骑马赶往京师(北京)。

杨芹芹,小名九斤,和谭嗣同是同乡。由于家境贫困,有着不少兄弟姐妹的杨芹芹,在9岁的时候就被父母托人,安排进了谭家做事。

从进谭家起,杨芹芹就一直是谭嗣同的侍女之一。

虽然杨芹芹有时比较话多,且有些大大咧咧的,但依旧算得上是一个很可爱的妹子。

所以,谭嗣同一直都很喜欢被他当做妹妹的杨芹芹。

这次上京,谭嗣同更是谁都没带,单单就带了杨芹芹。

……

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谭嗣同这次一次上京,怕是依旧会和李瑞记忆中某世界中的历史上所记载的差不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5日,光绪下诏授给谭嗣同和林旭、刘光第、杨锐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变法。次日,光绪又召见他并说:“汝等所欲变者,俱可随意奏来,我必依从。即我有过失,汝等当面责我,我必速改。”光绪帝变法的决心和对维新派的信赖使谭嗣同非常感动,觉得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已经在握。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底光绪帝去天津阅兵时,慈禧太后等人早有密谋,发动兵变,废黜光绪帝,一举扑灭新政。谭嗣同密会袁世凯,要袁带兵入京,除掉顽固派。袁世凯假惺惺地表示先回天津除掉荣禄,然后率兵入京。袁世凯于二十日晚赶回天津,向荣禄告密,荣禄密报西太后。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21日,西太后发动政变。慈禧连发谕旨,捉拿维新派。谭嗣同听到政变消息后并不惊慌,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多方活动,筹谋营救光绪帝。但措手不及,计划均告落空。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心以死来殉变法事业,用自己的牺牲去向封建顽固势力作最后一次反抗。他对劝他离开的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24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

……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他的遗骸运回原籍,葬在湖南浏阳城外石山下。

……

回到当前!

在前往京师的途中,在行至河南南部某地的一座小城之时,谭嗣同和杨芹芹遭遇了带着数千士兵,来此地剿匪的直隶按察使、新军总统袁世凯。

很快,一场官匪大战在小城中爆发。

为了拯救途经此地,躲避附近某地的瘟疫的灾民,功夫不错的谭嗣同和杨芹芹被迫参与了大战。

同样为了救人,隐居在这座小城,带着徒弟左宗生,以打铁为业的王五也参与了大战。

谭嗣同、袁世凯、王五等人因此而相识,并有了一些交情。

……

受谭嗣同的感召,王五选择了重新出山。

随即,王五带着徒弟左宗生,追上了准备一起去京师的袁世凯、谭嗣同、杨芹芹等人,以及袁世凯麾下的一众士兵。

在继续前往京师的途中,在距离,位于河南省怀庆府温县的段小庄村,也就十多里的位置,一行人遭遇了一场突然的大暴雨。

也许是因为淋雨,又也许还因为之前曾和躲避瘟疫的灾民有过遭遇,相对体弱一些的谭嗣同、杨芹芹,以及王五的徒弟左宗生,以及袁世凯所带的一众士兵中的一小部分病倒了,并疑似染上了瘟疫。

恰好,袁世凯知晓闻名华夏的神医李瑞,和他的一众神医妻妾就在离得不算太远的段小庄村。

在稍稍商议之后,袁世凯领着带着上百看起来健康的骑兵,和王五以及还有一些行动能力的谭嗣同、杨芹芹、左宗生等人一道,骑马赶到了段小庄村。

……

在获悉一行人的来意之后,李瑞和他的妻妾陈玉娘、颜夕、孙小玉、李馨儿。

立即对赶到段小庄村的一行人,不管是已经病倒的还是看起来健康的,都进行了一番检查。

最终,李瑞和妹子们发现,染上瘟疫的人绝不仅仅只有谭嗣同和他的侍女杨芹芹,王五的徒弟左宗生。

袁世凯、王五以及随同他们而来的一众骑兵中的绝大部分也都染上了瘟疫。

只不过,有的症状比较轻,有的症状极其轻微。

不过还好,一行人染上的瘟疫对于李瑞和妹子们而言,虽然比较难治,但却不是完全没法治疗。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