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位大人想了个好办法,用鸭子去吃蝗虫……”
她将灭蝗的原理、所需款项、可能的效果,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给儿子听,同时手下不停,已将奏折要点清晰罗列。
唐治在一旁听着,看着,心中感慨万千。
宁儿作为他的“首席文书”,不仅将政务归纳、处理得井井有条。
更难得的是,她时刻不忘教导太子,将治国理政的道理,化作春风细雨,滋润着储君幼小的心田。
“陛下,”思宁将写好的概要和建议递到他面前。
“臣妾以为,此法可行,但需派人核实灾情严重程度与所需鸭苗数量,以免虚报浪费。
另,可令当地官府组织百姓自救,按捕杀蝗虫数量给予补偿,双管齐下。”
条理清晰,思虑周全。
唐治满意地点点头,提笔批红。
小太子唐昭看着父皇写字,忽然仰头问思宁:“母后,鸭子,能吃饱吗?百姓,能不饿肚子吗?”
以前陪他玩的小哥哥们,会不会饿肚子?
思宁握着他的小手,郑重道:“有父皇和诸位大臣想办法,一定会好的。
昭儿也要快快长大,学好本事,将来帮你父皇分忧,让天下百姓都不饿肚子,好不好?”
“好!”小太子唐昭响亮地应道,用力点头。
唐治看着这对母子,只觉满心柔软。
他仿佛看到,在宁儿和他的悉心教导下,一颗仁爱的种子,已在这未来帝王的心里,悄然生根发芽。
夏去秋来,皇帝的风疾在思宁的精心照料下,虽未根治,却也未再严重发作。
前朝对于皇后协助处理政务一事,从最初的疑虑、观望,到如今已渐渐习以为常。
这日,中书省内,几位官员正在闲聊。
“听说昨日陛下批复陇右军饷的折子,又是皇后娘娘先做的条陈?”
“可不是嘛,如今六部呈上的重要奏折,都要先在甘露殿偏殿过一遍手。”
“说来也怪,皇后娘娘理政这小半年,竟从未出过纰漏,反倒替陛下省了不少心力。”
一位年长些的郎中捋须道:“皇后娘娘确实是个有分寸的。
你可见她何时越过陛下独断专行?
何时安插过自家亲信?
便是娘家林氏、外家谢氏子弟,也未见格外提拔。
桩桩件件,都是为了替陛下分忧,且事事请示,处处维护陛下权威。”
“确实如此。”
另一人接口,“而且娘娘心思缜密,那些图表之法,着实省了咱们不少事。
户部老王还说,自从用了娘娘创制的柱形图比对赋税,往年对账要半个月,如今三五日便清楚了。”
“最难得的是,娘娘的心思似乎更多放在教导太子上。”
“哦,有何说法?”
“你们是没看见,前几日我在紫微殿议事,小太子……”
话音未落,忽见门外小吏匆匆来报:“诸位大人,陛下驾到!”
众人慌忙整衣冠出迎,却见陛下精神颇佳,牵着小太子的小手,缓步走入中书省。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