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女生言情>重生成为末代皇帝> 第194章 王府会面密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4章 王府会面密谈(2 / 2)

载沣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拍了拍郑孝胥的肩膀:\"有你在,本王总算得了个得力助手!未来皇室发展,如虎添翼啊!着实帮帮忙,减少了不少压力。\"载沣又拿起名单,仔细端详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这些联系人,都是你的老朋友?\"

\"大多是生意场上的旧识有些许交情。\"郑孝胥谦逊道,\"若王爷有用得着的地方,臣定当引荐。\"

载沣满意地点点头,将名单小心拿着:\"今日与郑大人一席商讨,本王对于这1实业一道也是获益良多!\"

载沣看了看窗外旭日东升的太阳,这时两三个小厮也估摸着时辰,进入华厅取走火盆。

醇亲王载沣手中摩挲着那份江南实业联络名单,面上的神色从最初的惊讶渐渐转为满意。他轻轻将文件搁在案上,推至郑孝胥面前:\"郑大人这些资料,当真是字字珠玑。有了这些,为皇室投资实业,可就事半功倍了。\"

郑孝胥谦逊地欠身:\"王爷过誉。臣不过是在上海时略尽绵力,这些联络方式,也都是多年积累的薄面。\"

载沣摆摆手,忽然压低声音:\"郑大人,既然你已在京城安定下来,内务府那边的差事,是该尽快去报到了。\"他目光炯炯地盯着郑孝胥,\"十五小朝会的旨意,想必你已经知晓。本王今日就明言,你这位广储司郎中,可不是徒有虚名。\"

\"臣明白。\"郑孝胥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深思,\"内务府积弊已久,此次丑闻令皇室蒙羞,确该大力整顿。\"

\"不错!\"载沣霍然起身,在花厅内来回踱步,藏青色的蟒袍在日光映照下泛着暗光,\"近日皇室有一系列安排,本王今日就详细透露给你。\"他停下脚步,神情凝重,\"内务府必须改革——裁撤贪腐官员,更换一批能干事的。你既已到京,本王希望你能尽快到任,皇上太后要委你以重任!\"

郑孝胥心下了然。内务府的贪墨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连民间都传得沸沸扬扬,确实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步。他沉吟片刻,谨慎地问道:\"王爷,臣近日通过京津之地的报刊,也留意到民国政府与皇室的一些动向。关于筹建大清善后委员会,以及成立土地清丈局之事,不知皇室有何考量?\"

载沣闻言,脸上顿时浮现出几分落寞之色。他走到窗前,望着院中摇曳的海棠,声音低沉:\"唉,这也是无可奈何啊......\"他转过身,背着手继续道,\"如今的大清皇室,那些皇庄田地、山林牧场,还有数不尽的古董珠宝,早已成了案板上的肥肉,任人宰割!哪里是我们想保就能保得住的?\"

他苦笑一声:\"内有内务府那帮蛀虫贪污中饱,外有民国政府及各方地方势力虎视眈眈。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载沣重新坐回椅上,手指轻叩桌面,\"主动舍弃部分利益,反而能换取自保的资本。\"

\"皇室本来就有大量皇庄土地牧场林场,鞭长莫及,又有地方势力侵占,归属不清,收不上赋税。倒不如借助民国中央政府的手段,核实地契归属,对那些不听话的庄头收拾收拾,既便于加强监管,又能名正言顺地收回一部分。\"他意味深长地看了郑孝胥一眼,\"该舍弃的,就要舍得舍弃。只有拿到手的,才是实实在在的,不是吗?\"

\"在天津设立工厂之事,皇室才好行事,是这个道理。\"载沣继续道,\"至于那善后委员会......\"他冷笑一声,\"不过是袁世凯牵制皇室的手段罢了。\"

郑孝胥凝神倾听,不时点头。

\"郑大人可曾看过那善后委员会的选人详则?\"载沣忽然问道。

郑孝胥摇头:\"臣尚未得见详情。\"

\"哼,\"载沣不屑道,\"若依此标准,所选之人多半都会偏向我大清皇室。所以不必过分担忧。\"他压低声音,\"关键还是要看袁世凯的态度。近日皇太后已特意邀请袁世凯入宫,要在御书房与他私下商议。\"

载沣凑近郑孝胥,神态变得更为私密:\"郑大人上任后,还有两件要事。\"

\"请王爷吩咐。\"

\"第一,推举贤能入内务府为官。\"载沣竖起一根手指,\"不拘满汉蒙藏回各族人选。如今因贪污之事,已罢黜了不少旗人官员,正是阻力最小的时候。你要趁机安插可靠之人。\"

\"第二,\"载沣竖起第二根手指,神情变得凝重,\"也是最重要的——为皇室筹措资金。\"他环顾四周,压低声音,\"无论是投资实业还是维持皇室日常用度,都需要大量银钱。虽然有岁款,但受制于民国政府,杯水车薪啊!\"

说到这里,载沣忽然凑近郑孝胥,几乎是用气音说道:\"所以,必要时,可以考虑变卖紫禁城内的一些古董珠宝财物来筹措资金。\"

郑孝胥闻言,心中一动,但面上不动声色。他明白载沣未尽之言——这些古董珠宝虽是皇室珍藏,但在眼下局势下,不过是些死物。若能换成真金白银,联络南北各方势力,尤其是张勋、张作霖这样的实权人物,再加上日本方面的支持,复辟大业未必没有希望。

\"王爷高见。\"郑孝胥沉稳地点头,\"臣以为,内务府改革与资金筹措,确是当务之急。\"

载沣满意地看了他一眼:\"你能明白就好。明日你就去内务府报到。本王期待郑大人能在任上有所作为。\"

两人又商讨了一些细节,郑孝胥便起身告辞。走出醇亲王府的大门,后海的风迎面吹来,带着初夏的微凉。他抬头望向天空的炽阳,心中已开始盘算——这些古董珠宝,若能换成资金,联络张勋、张作霖,再通过日本公使在日本的关系网寻求日本势力支持,复辟大业,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

而眼前,他需要先在内务府站稳脚跟,查明那些贪腐官员的底细,为皇室筹措到第一笔资金。这座百年王府里酝酿的变革,不过是他宏图大计中的第一步棋。

郑孝胥主仆二人离开后,老虎庙胡同34号的宅院里,杨婆子领着郑二开始了她上任后的第一项\"大工程\"。

\"小哥,您先带我转转这宅子。\"杨婆子利落地挽起袖口,露出结实的小臂,一副干练的模样。

郑二引着杨婆子从正院开始,将宅院里里外外大致转了一圈。杨婆子边走边看,目光如炬——她先是走进厨房,将凌乱的锅碗瓢盆一一归置;又转到库房,把散放的米面粮油重新码放整齐;连院中的石阶都仔细擦拭了一遍。

\"这些边边角角的,\"杨婆子擦了擦额头的汗,\"等老爷回来再细细收拾。我先料理紧要的。\"

她特意避开了正房,那是郑孝胥和家眷的私密空间,全权交给郑大郑二打理。杨婆子转向郑二,和颜悦色地问道:\"小哥,您家老爷平日里都爱吃些什么?口味如何?\"

郑二挠了挠头:\"回杨大妈的话,我家老爷是福建闽侯人,最爱闽菜那口鲜香淡雅的滋味,讲究食材本味。不过老爷在地方当官待久了,也喜欢川菜那股子的味道,但求清鲜醇厚。老爷在官场上应酬多,对食材品质和烹饪手艺格外讲究。\"

\"闽菜?川菜?\"杨婆子眼睛一亮,\"巧了不是!我这些年跟着胡同里各家办红白喜事,帮厨时可是跟各路大厨偷师不少。\"她拍着胸脯保证,\"您放心,鲜香淡雅的闽菜,清鲜醇厚的川菜,都难不倒我这把老骨头!\"

郑二闻言,不禁对这位新来的厨娘多了几分敬佩。

\"小哥,劳烦你带我去西单大市场。\"杨婆子挽起袖子,\"咱得采购些新鲜食材。\"

两人锁好宅院大门,径直往西单大市场而去。市场上人声鼎沸,各色商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杨婆子熟门熟路地穿行在摊位间,与商贩们讨价还价的声音格外响亮:

\"王掌柜,您这鲈鱼昨儿还卖三文钱一条,今儿怎么就涨了?\"

\"李嫂子,您这笋子看着新鲜,可比我上回买的嫩多了,价格好商量好商量。\"

\"老张,您这川椒可是四川来的?给我来两斤,我常买您的,给个实在价!\"

郑二跟在后面,看着杨婆子麻利地挑拣食材、唇枪舌战砍价,不一会儿就采购齐了闽菜和川菜所需的各色原料——活蹦乱跳的鲜鱼、嫩得能掐出水的春笋、刚从地里拔出来的时令蔬菜,还有各种香料和调味品。

\"杨大妈,您可真厉害!\"郑二由衷佩服,\"这些商贩都让您砍下价来,还都是上好的货色。\"

杨婆子笑呵呵地拎起一条活鱼:\"小哥,干我们这行的,嘴皮子功夫和眼力见儿缺一不可。您瞧这条鱼,眼睛清亮,鳃帮子红润,肉质肯定鲜嫩。\"

回到宅院,估摸着郑孝胥还要些时候才能回来,杨婆子便安排郑二打下手。她系上围裙,一头扎进厨房,开始准备午膳。

\"今日头一顿,我得拿出看家本领来。\"杨婆子挽起袖子,神情专注,\"可不能让老爷失望。\"

厨房里很快飘出阵阵香气。杨婆子手法娴熟地处理着食材——将鱼肉片成薄如蝉翼的鱼片,将春笋切成晶莹剔透的薄片,又将时令蔬菜择洗干净。她一边忙碌,一边向郑二讲解:\"闽菜讲究'鲜、香、淡',食材本味最重要;川菜则要'清、鲜、醇厚',调料要恰到好处。\"

不到一个时辰,五菜一汤便已准备妥当:清蒸鲈鱼、春笋炒肉、凉拌时蔬三道闽菜,水煮牛肉、麻婆豆腐两道川菜,还有一壶精心调吊制的高汤。每一道菜都色香味俱全,摆盘也颇为讲究。

杨婆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满意地看了看自己的手艺:\"小哥,你去前院看看,老爷什么时候回来。咱们这午膳,可得趁热吃。\"

郑二应声而去,心中不禁感叹:这位新来的厨娘,不仅手脚麻利,厨艺更是了得。看来日后宅院里的伙食,是有着落了。而厨房里飘出的阵阵香气,仿佛也在宣告着——这座四合院的新生活,正渐渐步入正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