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三房就老实了。”
沈兴去年考中了秀才,娶了桃花镇的商户女,生有一儿一女。
沈兴呢,在老丈人的资助下,开了一间私塾。
是三房最体面的人。
一旦被移族的事情捅出去,沈兴这辈子就凉了。
代价太大,三房不敢冒险。
“回头让沈东几个注意着,别出什么幺蛾子了。”沈淮道。
沈杏狠狠地咬了一口鸡腿,“这事爷爷特意跟大姑打过招呼了,我觉得不够,又去周家找了周叔。”
周山升为捕头了。
两家还在正常来往。
“其实,我并不担心三房闹事,我是怕他们打着你的旗号做见不得光的事。”
沈淮想了想,“明日我外出访友,顺便去镇衙报备此事。
待我回京,再去县衙备案。”
古代有连坐制度,除族需要向官府报备。
不然出了事,洗都洗不白,很麻烦。
“淮之哥,今天是个好日子,你要不要赋诗一首?”
沈林拿着草编蚂蚱走过来,“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诗兴很浓!”
沈淮看向沈杨、沈行福、沈行义三人,“你们来吗?”
沈行福和沈行义对视了一眼,然后看向沈杨。
沈杨不擅作诗,却也不想扫兴,“来就来!”
“好!”沈淮笑着拍手,“你们先来吧,我压轴!”
沈林很快作了一首“秋日祭”。
“好诗!”沈林娘和沈继辉一脸自豪的拍手叫好,仿佛沈林作了一首惊世大作。
其实,他们不懂诗词。
只是觉得自家孩子很快就能作诗,觉得很厉害罢了。
沈林这会儿开始不好意思起来
觉得爹娘太不谦虚了。
沈七刀见状,笑道,“脸皮这么薄,还得多练练啊。”
沈林“……”
五爷爷,看破不说破,懂?
山上没有笔,沈杨便用树枝在地上打草稿,耗时两刻钟,作了一首“状元归乡祭祖”。
接着是沈行福和沈行义,最后是沈淮的“归乡祭祖”。
最后一句“莫忘根自泥中起,当以丹心报故园”,大家都听懂了,纷纷拍手叫好!
祭祖完毕,开宗祠。
族里的男女老少都来了。
男人站在里面,女人站在外面,当然,沈杏是特殊的,她站在沈淮身后。
沈淮作为族中的核心人物,由他带领族人上香祈福。
结束之后,沈淮特意将祭祖的情景画了下来,并在上面题诗,再让丫鬟拿去镇上裱起来,挂在祠堂里。
接下来的两天,沈家都处于忙碌中。
送请帖,准备状元宴的桌凳和食材。
沈淮呢,仅提供邀请名单就把事情丢给家人便出门了。
去魏家学堂拜访小魏夫子!
对于沈淮的到来,小魏夫子很惊喜,连忙听课招呼沈淮。
学堂的学子一阵骚动。
一个个挤在窗户边上,试图探听沈淮和小魏夫子聊了什么。
结果什么也没看到听到,反倒是被魏思齐训了两句。
等魏思齐进小魏夫子书房的时候,见两人相谈甚欢,他连插嘴的余地都没有。
其实,都是沈淮说的多。
比如国子监什么情况,月考制度、评优榜福利这些,还有京城的雁塔擂台规则,殿试时的礼仪规矩等等。
要不是还有课,沈淮怀疑,小魏夫子不会让他走那么快。
离开魏家学堂,沈淮去了镇衙。
许镇长看到沈继广一房被移族,相当震惊,却没多问。
备好案情,沈淮拐到去了许家。
沈月刚查出有身孕,许仪章寸步不离的照顾,所以沈淮一进门,就看见两人在凉亭里下棋,小月芽则坐在一旁啃自己的脚丫子。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