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书是聪明人。
这会儿已经猜到沈淮要干什么了。
于是说道,“梁家主为人豪爽,每次捐款都是最积极的;金家很少捐现银,大多时候捐的都是粮食;
吕家为了在西江府站住脚跟,便把嫡女送进西江侯府为妾,有了西江侯的庇护,他们在那边赚得盆满钵满。
每次捐款却扣扣搜搜的,还说香料生意不赚钱,赚的都是血汗钱。”
主要是他一个首富,捐得最少。
梁家捐八百两白银,金家捐两千袋粮食,吕家才捐二百两,逢人就吐苦水,生怕别人知道他们香料太容易赚钱了。
其实,大家都不傻。
香料赚不赚钱,行商的知道,街头小巷的百姓也知道。
只是吕家这般行径,被大部分人鄙夷就是了。
你要么捐得大大方方的,要么就分文不捐,让大伙知晓米的态度。
偏偏捐的不痛不快的,还叽叽歪歪个不停。
“大人,这是近三年的捐款名册。”
沈淮接过名册,翻看一看。
结果如李文书所说的那样,梁家捐款是最多的,其次是酒商柳家和粮商金家?
像范记油坊、顺银楼、典当铺、酒楼这些,捐的比较少,但每次都有他们。
吕家嘛,三年加起来没一千两。
“这西江侯什么路数?”沈淮问。
李文书,“据说是秀丽王一脉的,传到西江侯这里,应该是第八代。”
秀丽王是圣昭女帝的妹妹。
所以,西江侯是皇室宗亲,但他远离京城,并没有实质权力。
仅靠一个侯爵撑门面。
在大夏,还没有世袭罔替的亲王或爵位,基本都是五代始降或者三代始降。
像西江侯这样的宗亲,若无功绩保住爵位,最后会沦为普通宗亲,只能依靠宗室俸禄和田产生活。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