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超越,想要政绩,就有得操心。
趁着还有几日才去堤坝验收,沈淮整理了一份自己当初院试的资料,又安排人手整理其他州府的真题。
准备齐全了,才去府学,并亲自上阵,分享破题思路,答题技巧。
分享之后,又点名学生作答,引导学生破题、答题。
“这位学子的思路是对的,但是观点不够清晰明确。”
沈淮点评道,“关于“策”的题目,无非就是围绕民生、水利、经济等命题。
作答时,必须要落实到细节上。
这道农桑题,重点不在分析,而是要给出解决办法。”
学子拱手作揖,“学生受教。”
接着,沈淮又以月亮湖堤坝为例,现场提问关于水利的问题。
这次有学子答对了。
虽说回答的不是很惊艳,但是思路和给出的办法,是对的。
“有进步。”沈淮不吝鼓励,“本官有何建议,多看齐民要术、水经注、河渠书等书籍。
读书之余,也要关注一下城中的民生工程……”
分享结束,沈淮将资料给交府学司教,并与他们探讨教学方案,针对府学的四书五经授课,提出建议。
加强律法知识的学习,没有案例,可向府衙申请案例。
制定更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品德、学业进行严格考核。
对于遵守纪律、学业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和表彰;
对于违反纪律、品行不端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理,情节严重的,逐出府学。
表彰奖励和处理违纪这两样,府学一直在执行。
但是奖励这块,以荣誉为主,实物很少。
因为经费紧缺。
了解府学经济状况后,沈淮承诺每年拨二百两经费。
与此同时,增加藏书阁的书籍。
可通过募捐、购买、借抄等办法,只要能弄到书籍,都可以试试。
另外,沈淮还提出院试通过人数达到多少,就给予多少的奖励。
话一出,府学司教、讲正等人都乐了。
但是这个方案只是预设,具体如何,需院试后,召集各县教谕商议之后才会定下来。
除了以上建议,沈淮还鼓励大家发动人脉关系,吸引优秀人才来青阳任教。
推介成功,有奖励。
结束府学之行,沈淮让谢不二安排人手,抄录自己的书籍。
这些书籍主要是针对秀才的,共计八十余本。
他想每个县都捐一套,抄录的工程量不少。
需要时间。
“功德碑进展如何?”沈淮问谢不二,“来得及吗?”
吉日定在月底二十八日。
雕刻时间并不多。
“请的都是熟手,昨儿小的路过那边,见师傅都雕得差不多了,在上一层色就能完工。”
“嗯,请帖都发出去了吧?”
“除了梁金吕三家,其他捐过款的商户也发了,礼房也在东街大台贴了通告,那天应该会有很多百姓前来。”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