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顿饭,大家吃的很满意。
村民们吃到实实在在的肉,打了牙祭;沈淮这边,示范田取得初步成功,又发现了骟猪技术垄断,对老百姓造成困扰的问题。
下边的人,也有了立功的机会。
钱同知动作很快。
第二天就开始安排三班的人去附近的乡镇调查。
各县的示范田,也到了收获的时候。
辖下七县中,福山县是做得最好的。
二十亩的示范田,荞麦种了十三亩,收获一千九百五十三斤,平均亩产一百五十斤;粟米种了七亩,收获八百七十五斤,平均亩产一百二十五斤。
荞麦的亩产量,大概是一百到一百二左右。
福山县这个产量,可以说是很喜人了。
据上报描述,亩产出来的时候,整个大良村都轰动了。
那些没报名开荒的人家,后悔得嗷嗷叫。
村长家种了半亩荞麦,也收获六十七斤。
种粟米的人家,大概亩产是九十斤左右。
产量最低的是东三县。
十五亩的示范田,荞麦种了十亩,只收获七百六十五斤,平均亩产只有七十六斤左右;五亩粟米,收获四百二十七斤,平均亩产八十斤。
东三知县表示:新地贫瘠,收获不高,明年再接再励。
沈淮也没怀疑东三县令偷懒。
东三县的土质,确实要比其他县要贫瘠。
能有这个产量,也是尽心了。
像宜林、平云、临川这些县,荞麦的平均产量大概在一百二十斤左右,粟米平均亩产一百左右,大家大差不差。
除了东三县,其余六县,都差不多。
没有哪个县产量很高,也没有哪个县很低,基本持平。
白桦村的示范田,因为沈淮经常去的缘故,村长很上心,所以产量要比其他县的高。
二十亩荞麦,平均亩产有一百六十斤;十亩粟米,平均亩产有一百三十斤。
福山县位居第二。
秋收也彻底结束了。
时间很快进入十月。
官府开始征收粮税,月亮坝也开始动工。
林、韦两家,也产出了第一批布料。
布料还未正式出售,就已经被很多老主顾预定完了。
孙家的染坊,引进新染技之后,多了扎染和蜡染。
染出的布料颜色,比原来的鲜亮,且不褪色。
面料样本一出来,就收到很多订单。
他们采纳了官方的建议,根据布料和顾客需求,设计不同的染色方案,提高竞争力。
继梁家、林、韦、孙四家火爆之后,很多小作坊陆续加入。
谢不二和李文书每天周旋在各个家主之间,忙得脚不沾地。
这个时候,参加乡试的三十七名考生,也陆续回来了。
仅有三人上榜。
都是排在末尾。
消息传回来的时候,大家都很开心。
因为去年零人上榜,今年有三人,很不错了。
“多亏了知府大人,不然我们又要多等三年了。”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