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齐齐举杯,大喊红红火火,一年更比一年好。
初十,府衙出一则任命谢不二为司农所掌事的通告文书。
消息一出,全体哗然。
众人怎么也没想到,这个是谢不二。
但无人反对。
谢不二的能力,大家看在眼里。
他是知府的心腹,而司农所又是知府增设的,会重用自己人很正常。
最让人惊讶的是李文书。
他从一个文书,一跃成为司农所的二把手。
可以说是高升了。
李文书自己也很意外。
同僚们纷纷改口,称其为【李佐事】。
过了正元节,国丧解除。
新君登基的日子也找好了,定在三月十六。
今年的春闱,定在二月初六。
那些还没启程的考生,连忙收拾包袱连夜往京城赶。
许仪章、方启贤、林致远三人,都参加了今年的会试。
沈淮猜测,新君继位第一年的科举,难度可能会有所降低,录取人数也会往上调整。
所以,这三人能不能中,得看运气了。
像陶行简、魏渠、王宇川、顾梁烨等人,是否中举,不得而知。
他已经许久没收到他们的来信了。
倒是萧策,年前给他写了信,祝他新年大吉。
到了月底,家中来信。
说过了春播,母亲黄氏会带沈木和沈东几个族人的媳妇和孩子来青阳。
沈淮第一时间派人通知沈木和沈东。
两人知道后,高兴得不行,立即置办衣裳首饰,把空房间扫大干净。
沈淮也安排碧青收拾院落,置办衣物。
二月二,龙抬头。
这天,谢知微生了,是个男娃。
稳婆洗干净后,上称,刚好六斤六两。
“恭喜大人喜得贵子。”
“孩子哭声响亮,将来必有大出息。”
两个稳婆说着吉利的话。
沈淮大手一挥,“赏!”
两个稳婆赏各十两银子,全院丫鬟小斯,月银翻倍。
众人一片欢呼雀跃。
“夫人如何了?”沈淮比较关心这个。
“夫人刚睡下,大人要不要抱一下孩子?”
沈淮看了一眼孩子,皱巴巴的,下意识拒绝,“等他再大些,本官再抱吧,现在抱,控制不好力道,伤着就不好了。”
这年头有抱孙不抱子的习俗。
沈淮不抱,稳婆也不奇怪。
“奶娘,把孩子抱下去。”
丢下话,沈淮进去看谢知微了。
此时的谢知微,已经睡过去了。
脸色很苍白,气血严重不足,看起来很虚很憔悴。
“大人放心,夫人没怎么遭罪,只要把月子坐好,很快便能恢复。”谢嬷嬷说,“老夫人送来的药娘擅做药膳,有她来,定能把夫人的身体调理好的。”
沈淮点点头,“月子期间,孩子让奶娘轮流看着,不要影响夫人休息。”
“老奴会安排好的。”
“嗯,你先下去吧,夫人这里有本官守着。”
谢知微醒来时,已是傍晚。
“夫人醒了?”沈淮第一时间坐到床边,“可有哪里不舒服?”
谢知微慢慢睁开眼睛。
好一会儿才注意到沈淮。
她下意识想要起身,却因为身体沉重,手脚无力而失败。
“先别动。”沈淮把人按住,然后倒一杯温开水。
谢知微喝了两口,就听到孩子的哭声,她才意识到自己生了。
“孩子呢?”她急着看孩子。
“孩子很好,在奶娘那边,你先别急,我这就让人把孩子抱过来。”说着,转头喊道,“来人,把孩子抱过来。”
孩子就在隔壁。
很快就被抱过来。
看到孩子的那一瞬,谢知微的心,突然就软乎乎的。
她抱着孩子,心生欢喜。
“夫君,我们有长子了。”
“这都是夫人的功劳,夫人想要什么奖励?”
“夫君给我们娘俩画幅画吧。”
“就这么简单?”
“不然呢?”
谢知微现在是有儿万事足,压根没想到其他的。
“我给夫人设计一套头面吧,出了月子便能戴,顺便给孩子打对长命锁。”
“也行吧。”
谢知微不缺头面,所以要求道,“除了长命锁,再打对小金镯子。”
“嗯,马上安排。”
谢知微抱孩子不到一刻钟,便觉得手酸,使不上劲。
她也没逞强,很快就把孩子交给奶娘。
吃完饭,她又继续睡觉了。
沈淮趁机去忙其他事情。
二月是春耕时节。
官府很忙。
司农所的人,全部动起来。
到各地督促春耕,协调耕牛情况。
同时,指导大家如何选种育苗,沤肥用肥。
自从示范田成功种出增产的荞麦和粟米后,官府的宣传,大家都听得很认真,实在不懂的,还能问村长里正。
总之呢,沤肥的流程和细节,如何选种育苗,如何用肥施肥,均以图文的形式,贴在各县、各乡镇的公告栏上。
再由里正和村长回村宣传。
司农所的人,巡逻指导。
当然,以司农所目前的人,是远远不够的。
沈淮建议,把各项的流程规范化,然后以图文的形式,下发到各县,让他们参考学习,司农所定期定量到自己负责的区域巡视。
责任划分后,有什么问题,该找谁,一目了然。
二月初五。
沈淮亲自给长子办洗三礼。
家里长辈不在青阳,所以只走个流程,并没有大办。
钱同知和吴通判拿着一把葱就上门了,寒暄两句,送上礼物就回去上值了。
三班领头,六房掌事,见两位回来,也提着部门准备的礼过去。
因为还要上值,他们露个面就回衙门了。
外面的老百姓呢,都知道今儿是沈淮儿子的洗三日,纷纷往衙门口送鸡蛋,送老母鸡,送猪腿。
梁听白来的时候,东西堆了一地,差点没地方下脚。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