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网游竞技>世界真的完美吗>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1 / 2)

标题:浦江潮起时

第一章:寒冬里的火种

哈尔滨的十二月,零下二十八度的寒风裹着冰碴,在中央大街的欧式建筑间呼啸而过。凌峰裹紧深灰色羊毛大衣,站在哈尔滨银行分公司的玻璃门前,看着最后一块“业务终止”的公告被工人揭下。他的手指冻得通红,却下意识摸向西装内袋——那里装着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发来的合作意向书,纸张边缘被反复摩挲得起了毛边。

“凌总,东西都搬完了。”助理小陈抱着纸箱过来,箱盖上露出半截相框,是去年分公司十周年庆时,凌峰和林悦与全体员工的合影。照片里,林悦穿着浅紫色旗袍,笑眼弯弯地靠在凌峰肩头,而今那抹紫色已被压在箱底,蒙了层薄灰。

凌峰接过纸箱,指尖触到相框冰凉的玻璃。他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雪夜,自己和林悦蜷在分公司临时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屏幕上的浦东新区规划图激动得彻夜难眠。那时他们刚从总行调来哈尔滨,负责开拓东北市场,却始终没忘记心里那团火——要在金融改革的浪潮里,闯出自己的天地。

“叮——”电梯门开,林悦抱着文件袋走出来,黑色羽绒服裹着纤瘦的身材,鼻尖冻得通红。她看见凌峰手里的纸箱,脚步一顿,随即快步上前:“都处理完了?”

凌峰点头,将意向书从内袋抽出。纸张在寒风中哗啦作响,他声音发紧:“浦发银行说,如果我们能带团队过去,可以给我们独立事业部,资源倾斜。”

林悦的眼睛亮了,像是被寒夜里的星光点燃。她接过意向书,手指在“上海浦东新区”几个字上反复摩挲:“三年前我们说要在金融最前沿扎根,现在机会来了。”

两人对视片刻,忽然同时笑了。那笑里带着东北人特有的爽利,又藏着只有彼此能懂的默契——就像三年前,他们顶着总行的压力,坚持在哈尔滨设立分公司时那样。

第二章:冰城与浦江的抉择

当晚,凌峰和林悦坐在家里的小餐桌前,桌上摆着两碗热气腾腾的酸菜白肉锅。这是他们在哈尔滨最常吃的菜,酸菜的酸香混着白肉的醇厚,暖得人眼眶发烫。

“爸妈那边怎么说?”林悦夹了块酸菜,声音轻得像片雪花。

凌峰放下筷子,手指无意识地转着婚戒:“妈哭了,说上海太远,冬天没暖气。爸倒是支持,说‘年轻人就该去闯’。”他顿了顿,又补了句,“不过他偷偷塞给我一沓钱,说‘别委屈了悦悦’。”

林悦的筷子停在半空,眼泪“啪嗒”掉进碗里。她慌忙低头去擦,却看见碗里的酸菜映出自己通红的眼睛。三年前,她和凌峰结婚时,父母曾反对他们来哈尔滨,说“东北太冷,人心也冷”。可他们来了,用三年时间把分公司做到区域前三,也用三年时间让父母明白——他们的女儿,嫁的是个能和她一起追梦的人。

“悦悦,”凌峰突然伸手覆住她的手,“浦发那边说,第一批团队要这个月到位。我们……”

“我们带小陈他们去。”林悦打断他,手指反握住他的,“他们跟着我们干了三年,不能丢下。”

凌峰点头,喉结动了动。他想起小陈昨天来找他,说“凌总,我媳妇怀孕了,可我还是想跟你们去上海”。那时他站在走廊里,看着窗外飘的雪,忽然觉得这冰城的雪,和浦江的浪,或许本就是同一种力量——只是形式不同罢了。

第三章:浦江边的初遇

一个月后,上海浦东新区。凌峰和林悦站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玻璃幕墙前,看着脚下川流不息的车流和远处黄浦江的粼粼波光。林悦的米色风衣被江风吹得猎猎作响,她裹紧围巾,忽然笑了:“三年前我们看规划图,现在站在实景里,像做梦。”

凌峰从公文包里掏出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浦发银行的要求:团队架构、业务方向、风险控制……他翻到某一页,指着“对公业务创新”几个字:“悦悦,我们能不能把在哈尔滨做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带过来?东北的制造业客户,上海的外贸企业,或许能碰撞出新的东西。”

林悦的眼睛亮了。她想起在哈尔滨时,他们为一家农机企业设计的“订单+融资”模式,帮企业解决了资金周转难题,也让他们在总行年会上拿了创新奖。那时她就说:“这种模式,不该只困在东北。”

“好。”她点头,“不过上海的市场更复杂,我们要先做调研。”

两人正说着,身后忽然传来个带上海口音的声音:“凌总?林总?”

回头,是浦发银行对接部的王经理,穿着笔挺的西装,手里拿着份文件:“可算找到你们了!总部刚批了你们的独立事业部,这是办公场地钥匙,在国金中心二期。”他顿了顿,又补了句,“不过……场地有点小,只有三百平。”

凌峰和林悦对视一眼,同时笑了。三百平?在哈尔滨时,他们的分公司只有一百平,挤着二十个人,连打印机都要轮流用。可他们照样做出了业绩,做出了口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