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霞关,元帅府后院。
景和三十年二月二十,春意渐浓,院中花草繁盛。秦沐歌对母亲医札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她不再试图强行破解那些神秘符号,而是转而研究符号出现前后的正文内容,尤其是那些关于调理心神、稳固神魂、以及应对极端寒毒的法门。
她发现,这些医术法门看似寻常,但若以特定的呼吸节奏配合内力运转,再辅以平安扣那温和力量的引导,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安神定志、驱散体内残余寒意的效果。她甚至尝试着将一丝极细微的、属于“蚀灵”的阴寒气息(取自之前被封存的、装有逼出寒毒残渣的小瓶)引入体内,再以此法驱散,过程虽有些艰涩,却真的可行!
“母亲留下的,不仅是线索,更是应对那种力量的方法!”秦沐歌心中激动。这些医术,或许才是母亲真正想传承下来的、用以自保和克制“蚀灵”的关键!而那些符号,可能是更高级的、涉及本源或封印的核心秘密,以她目前的能力和状态还无法触及。
她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修习和完善这些安神驱寒的法门上,内力运转愈发圆融,心神也日益清明坚韧。她感觉,自己对于医道的理解,尤其是对心神、能量层面的感知和调控,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 * *
**七王府,澄心院。**
明明对那套“神农尝百草”玉雕小人和五行药性的兴趣与日俱增。姜仁老先生见他对基础理论领悟极快,便开始引入更实际的应用——望闻问切中的“闻”和“问”,并结合“君臣佐使”原则,引导他思考简单方剂的配伍。
这日,姜老先生模拟了一个小病案:一个孩童贪玩吹风,症见鼻塞、流清涕、微微发热、怕冷、食欲不振。
“小公子,若依您之前所学,此症当属何邪入侵?又该如何 thkg about 组方?”姜老先生和蔼地问道。
明明歪着小脑袋,努力回忆着先生讲过的知识:“吹风……怕冷……流清鼻涕……像是‘风寒’?”他不太确定地说。
“没错,正是风寒袭表。”姜老先生赞许地点头,“那该如何用药呢?需用什么性味的药来做‘君药’?”
“要……发汗?把风寒赶出去?”明明根据“风寒”的感觉,直觉地想到要用发散、温通的药,“用……桂枝?或者……生姜?”他说的正是治疗风寒表证常用的君药。
“极是!”姜老先生大喜,“那若鼻塞严重,可佐以何药通窍?若食欲不振,又可佐以何药开胃?且需何药调和诸药,防止发汗太过?”
明明被这一连串问题问得有点晕,小眉头紧紧皱着。他摆弄着那些玉雕小人,拿起辛温的生姜(君),又拿起芳香的紫苏叶(臣,助发散),再拿起能通窍的苍耳子(佐),最后拿起甘甜的甘草(使)。他完全是凭借对药材气味的直觉和模糊的“君臣佐使”概念来搭配。
姜老先生看着他的选择,虽然稚嫩,却大致符合麻黄汤、桂枝汤之类方剂的简化思路,只是具体药味和剂量还需斟酌。他并不纠正,反而鼓励道:“小公子思路甚好!医道之初,便是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日后学了更多药性,知晓了更多方剂,便能搭配得更精准了。”
接着,他又让明明闭上眼睛,品尝几种代表五味的药材极微量的粉末(甘-甘草、酸-山楂、苦-黄连、辛-生姜、咸-海藻),让他体会五味入五脏(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辛入肺、咸入肾)的不同感觉。
明明的小脸随着不同味道皱起或舒展,竟能模糊地感觉到不同味道似乎会对身体不同部位产生细微影响,虽然他说不清具体是哪里。
姜老先生再次为他的敏锐直觉感到震惊。这种对药性气味的极致敏感和天人感应般的体会,是无数医者追求一生都难以达到的境界。
课后,姜老先生对张嬷嬷感叹:“世子乃天授之才!老夫如今所能做,便是为他筑牢根基,引导其正心明理,以免日后行差踏错。至于将来能走到哪一步,恐非老夫所能揣度了。”
* * *
**北境,西凉王庭。**
赫连枭的愤怒和焦虑达到了顶点。内部叛乱虽暂时压下,但人心离散,财力枯竭。派往大庆的死士和暗桩要么石沉大海,要么传回的消息尽是失败和损失。与宁王的合作彻底破裂,双方甚至开始互相下黑手。
更让他恐慌的是,秃发兀术部落的残余势力竟然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人间蒸发!同时边境传来消息,秃发兀术竟已公然出现在赤霞关,虽未披甲,但其行动自由,显然已投诚萧璟!
“废物!叛徒!!”赫连枭在自己的金帐内疯狂打砸,状若疯魔,“萧璟!你欺人太甚!!”他最后一点理智也被怒火烧毁。此时此刻,什么雄图霸业,什么权衡利弊,都被最原始的愤怒和报复心所取代。
他竟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亲自修书一封,派遣使者,明火执仗地前往赤霞关,质问萧璟扣押西凉大将、挑拨西凉内乱之罪!并要求立即归还秃发兀术,否则西凉必将倾举国之兵,与大庆血战到底!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