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历史军事>美人鱼记> 第541章 烟霞洞问仙访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1章 烟霞洞问仙访道(1 / 1)

烟霞洞藏在昆嵛山的云雾里,石阶两旁的古松像披甲的卫士,一路延伸到洞口。刚靠近就觉得一股清冽的气息扑面而来,比珊瑚海的深沟还要沁人心脾。洞口的石壁上刻着“烟霞洞”三个大字,笔力遒劲,仿佛带着道家的仙气。

“这里就是全真七子修道的地方?”泉灵儿捧着金瓶,灵泉在里面轻轻晃动,像是在与洞里的气息共鸣,“难怪觉得心里特别静。”

小九早被那口丹井吸引了,拉着向导就往山顶跑,远远就看见井口冒着丝丝白气,凑过去一看,忍不住惊呼:“真的哎!水不多不少,刚好离井口三寸!”她伸手想去碰,被李玉一把拉住。

“道家圣地,不可造次。”李玉指着井边的石碑,上面刻着“丹井”二字,小字记载着王重阳炼丹的传说,“这水历经千年不涸不溢,是自然的奇迹,也是修道人顺应天地的智慧。”

向导是个本地的老道,捋着胡须笑道:“这水还有个说法,心诚的人喝了能清心明目。当年丘处机道长远赴西域前,就常来这井边打坐,说喝了丹井的水,能定住西行的心神。”

“丘道长真的劝住成吉思汗了?”泉灵儿好奇地问,“那么远的路,那么凶的大汗,他怎么敢去?”

老道引着他们往洞里走,洞内石桌石凳俱全,石壁上还能看到模糊的刻痕,据说是七子论道时留下的。“丘道长当年已年过七旬,为了劝大汗止杀,徒步万里,越雪山过沙漠,走了整整两年。他对大汗说‘欲统天下者,必重民生’,大汗被他的诚意打动,才下了止杀令。”

小九听得眼睛发直:“比于七将军还厉害?一个用拳头打,一个用嘴说,都救了好多人。”

“都是大仁大勇。”李玉望着洞内的光影,“于七是保家卫国的勇,丘道长是心怀天下的仁,看似不同,其实都是想让生灵少受苦难。”

正说着,洞里走出个年轻的道士,身着青布道袍,眉目清朗,见了他们便拱手行礼:“诸位是来参访的吧?家师在后洞打坐,说有远客来,让我好生招待。”

跟着年轻道士往后洞走,沿途看到不少道家典籍,还有些绘制着星图的布幡,与虚幻城的星轨有着奇妙的相似。泉灵儿指着一幅《山海图》,轻声道:“这上面的海沟,和我们珊瑚海的暗海很像。”

道士笑着说:“天地本就一体,陆地有山川,海底有沟壑,道理都是相通的。就像丹井的水,不贪多,不满溢,恰是顺应了‘平衡’二字,这和你们守护的灵核结界,怕是一个道理。”

后洞更显幽静,一位白须老道正坐在蒲团上打坐,见他们进来便睁开眼,目光温润如丹井的水:“远来的朋友,一路辛苦了。”他看向泉灵儿的金瓶,又看了看李玉腰间的桃花佩,微微颔首,“带着山海的气息而来,是为问道,还是为寻根?”

李玉拱手:“既是问道,也是寻根。想请教道长,何为守护?”

老道微微一笑,指着洞外的山:“昆嵛山护着烟霞洞,烟霞洞藏着全真道,道护着人心。就像你们,珊瑚海护着鱼人,鱼人护着灵核,灵核护着一方安宁。守护从不是单向的,是山与洞相依,人与海共生,是知道自己要护什么,更知道为何而护。”

泉灵儿忽然想起王懿荣的投井,想起于七的抗清,想起丘处机的西行,轻声道:“守护,就是哪怕自己难一点,也要让更多人活得容易些,对吗?”

老道抚须而笑:“正是。丘道长西行,非为功名,只为止杀;王大人殉国,非为虚名,只为守节。你们远道而来,心里装着的,不也是这份心吗?”

离开烟霞洞时,夕阳正穿透云雾,给昆嵛山镀上一层金边。小九捧着从丹井接的半瓢水,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忽然说:“我好像有点懂了,为什么那些老先生、老将军、老道长都那么厉害——他们心里装着的不是自己的腿,是别人的命。”

李玉接过她手里的水瓢,往丹井里倒了回去,轻声道:“这水该留在它该在的地方,就像我们,也该回我们该回的地方了。”

下山的路上,苹果的甜香混着山风的清冽,每个人心里都沉甸甸的。他们知道,胶东之行不仅是看了风景尝了滋味,更懂了“守护”二字真正的分量——它不是一句口号,是王重阳炼丹时的专注,是丘处机西行时的坚定,是无数人用一生写就的答案:所谓守护,不过是明知前路难行,却仍愿为身后的人,多撑一会儿,多走一步。

而他们,也终将带着这份懂得,回到珊瑚海,去续写属于自己的那部分答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没有了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