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地上,战局正在发生剧烈变化。
秦军第二、第三集团军二十万大军的钢铁洪流向北推进,沿途残存的华中方面军日军望风而逃,纷纷龟缩进华北方面军的防区。
然而华北方面军的处境同样不妙,面对秦军二十万精锐的强势推进,驻扎在安徽、江苏北部的日军部队同样选择了避其锋芒。
他们一退再退,防线不断收缩,将兵力集中至山东、河南等战略要地,企图依托更加稳固的防御体系与秦军抗衡。
与此同时,国府的百万大军也在同一时间发动了北伐。
尽管秦军的崛起让国府高层如芒在背,但面对华北的日寇,双方却诡异地形成了某种默契,南北夹击,收复失地!
国军从豫南、皖北分兵出击,沿着津浦线、陇海线快速推进,一路上几乎没有遭到像样的抵抗。
残存的日军据点要么被放弃,要么被国军以绝对兵力碾压。
短短数日之内,国府大军便已逼近徐州外围。
巧合的是,秦军的先锋部队也在同一时间抵达徐州南侧。
两支庞大的军队,一个从南向北,一个从西向东,竟在同一时间将兵锋指向了徐州这座战略要地。
此时的徐州城内却是一片混乱。
原本驻守在此的日军第67旅团早已发觉局势不妙,旅团长知道他们这一个普普通通的乙种旅团,连秦军一个团都打不过,更别说在面对国府的百万大军和秦军的先锋部队两面夹击的险境。
绝无守住徐州的可能!
可是大本营那边的命令却是,绝不能放弃战略重镇,严令死守,否则军法从事!
67旅团长在权衡利弊后,做了一个狡猾的决定。
他决定连夜率领麾下部队撤退,做出一副大战过后的模样,向北悄悄撤退,将徐州的防务交给了毫不知情的伪军两个师。
这些伪军,大多是投降的原国军部队,战斗力低下,且毫无战意。
日军旅团长的算盘很简单,让伪军当替死鬼,自己在后方重整防线,待局势有利时再作打算。
而当秦军和国府的侦察部队先后发现徐州守备空虚时,双方几乎在同一时间下达了进攻命令......在拂晓总攻!
......
距离徐州不足百里的这座临时指挥部里,董事长正背着手在巨幅作战地图前来回踱步,皮鞋在地板上敲出沉闷的声响。
作战参谋们进进出出,将一份份前线战报呈递上来。
董事长每接过一份,便用红蓝笔在地图上做着标记。
秦军的黑色旗帜已经插到了徐州南郊,国军的青天白日旗则从西面逼近,而代表日军的膏药旗......正在迅速消失。
“报告!秦军先锋部队已突破徐州南门!”
“报告!我第七十四军先头部队已抵达徐州西站!”
参谋的汇报声此起彼伏,董事长突然停下脚步,手中的指挥棒重重敲在徐州位置上,发出一声闷响。
“诸位都看到了。”他环视在座的将领们,声音低沉。
“秦军主力并未向徐州集结,而是一路向北,直扑连云港!”他的指挥棒向北划去。
他猛地转身,指挥棒在空气中划出凌厉的弧线。
“日军撤离徐州,只留下两个师的伪军防守,这是要弃车保帅!他们算准了我们和秦军必有一战!”
“董事长明鉴,徐州乃兵家必争之地,秦军若得徐州,便可西进中原,南下江淮。日军这是要坐山观虎斗啊!”作战处长适时附和道。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有董事长踱步的脚步声。
他突然停在窗前,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徐州城墙轮廓。
“徐州地方......历来大规模征战五十余次。”他的声音忽然带上几分沧桑。
指挥棒在地图上轻轻滑动,从彭城到下邳,从九里山到云龙山。
“是非曲直,难以论说!”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