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抱着婴儿的妇人,怀里的孩子似乎也闻到了肉香,不再哭闹,睁着圆溜溜的眼睛望着伙房的方向。
临近午时,伙房的烟囱冒出袅袅炊烟,红烧肉的香味顺着风飘遍了整个盐场,勾得人直流口水。
管事们按照户籍名册,让灶户们按家排队领饭,每个成年男子能领到两个白面馒头、一大碗红烧肉,老人和孩子也有份。
老周捧着热乎的馒头和肉,手都在发抖,他咬了一口馒头,又夹了一块肉放进嘴里,熟悉的麦香和浓郁的肉味在嘴里散开,眼泪瞬间就流了下来——他已经记不清,上次吃白面馒头是什么时候了,更别说红烧肉。
孩子们更是吃得狼吞虎咽,有的孩子吃得太急,噎得直打嗝,旁边的大人连忙递过一碗热水,脸上却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那个抱着婴儿的妇人,把馒头掰成小块,泡在肉汤里,一点点喂给孩子,看着孩子吃得香甜,她的眼睛里也终于有了一丝光亮。
盐场上的气氛渐渐变了,压抑的气息被快活的喧闹取代。
灶户们一边吃饭,一边小声议论着这位皇孙殿下:“殿下是真疼咱们啊,还没干活就先让咱们吃饱饭!”
“听说要改什么晒盐法,不用再守着铁锅煮盐了?要是真能轻松些,也挺好。”
“不管怎么说,能让咱们吃上肉,殿下就不是坏人!”
王怀安三人站在远处,看着盐场上热闹的景象,脸色依旧难看。
赵德昌小声对王怀安说:“这胖殿下,倒是会收买人心。可这晒盐法要是真搞砸了,咱们的麻烦就大了。”
王怀安叹了口气:“现在说这些也没用了,只能盼着他真有本事。要是改革成功,咱们或许还能沾点光;要是失败,咱们这些人,怕是都要跟着倒霉。”
孙承福也道:“依我看,这位殿下不是冲动之人。他在遵化铁厂把不可能的事办成了,或许这次也真能成。咱们还是少管闲事,先把他交代的事做好再说。”
三人沉默着,心里各有盘算,却都不敢再对改革说半个“不”字。
朱高炽看着盐场上快活的人群,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他知道,让灶户们吃饱饭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推行晒盐法,还有更多的难题要解决——修建盐田、指导晒盐技术、应对朝廷的压力……可看到灶户们眼中重新燃起的希望,他便有了底气。
朱雄英走到他身边,笑着说:“你这招倒是高明,一顿饭就把灶户们的人心稳住了。”
朱高炽摇头:“这不是收买人心,是让他们知道,改革不是要断他们的活路,而是要给他们更好的活路。接下来,咱们得尽快画出盐田的图纸,找工匠修建盐田,再挑选些聪明的灶户,教他们晒盐的技术。只要第一批盐晒出来,所有的质疑和反对,自然会不攻自破。”
朱雄英点头:“好,我这就让人去准备。对了,南京那边要是收到弹劾的奏章,该怎么办?”
“放心,”朱高炽眼神坚定,“皇爷爷要是问起,我自会向他解释。晒盐法能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对朝廷、对百姓都是好事,皇爷爷不会不明白。”
“至于那些弹劾我的人,等他们看到晒盐的成果,自然会闭嘴。”
风从海面上吹来,带着淡淡的咸味,却不再让人觉得压抑。
盐场上,灶户们吃完了饭,有的在收拾碗筷,有的在好奇地打听晒盐法的细节,还有的在帮着伙房清理灶台,整个盐场都充满了久违的生机。
朱高炽知道,芦台盐场的改革,才刚刚开始,但他有信心,就像在遵化铁厂一样,他一定能让这片绝望的滩涂,变成充满希望的盐田。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