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在盐田上,像是为这片滩涂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铠甲。他忍不住瞪大了眼睛,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开始计算:这么大的盐田,一亩地一天能出多少盐?十亩呢?一百亩呢?若是全部投入使用,一年能为朝廷产出多少精盐?
想到这里,朱标心中一阵激动——以往朝廷每年的盐税,很大一部分都耗在了煮盐的成本上,还常常因为灶户逃亡、盐税拖欠而发愁。
如今有了晒盐法,盐的产量和品质都能大幅提升,成本却大大降低,不仅能充实国库,还能让灶户们过上好日子,这简直是一举多得!
旁边的盐运使们也纷纷注意到了盐田的规模。
两浙盐运使李成谦忍不住蹲下身,仔细查看结晶池底的盐层厚度,又抬头望了望连绵的盐田,手指下意识地在手心比划着。
他常年掌管两淮盐税,对产量格外敏感——按眼前这盐层厚度,一亩结晶池至少能出盐两百斤,而芦台盐场的盐田,保守估计也有上千亩。
若是全部建成,单是芦台盐场的年产量,就能抵得上以往两三个盐场的总和!
“上千亩盐田……”山东盐运使刘昭喃喃自语,眼神渐渐变得灼热,“若是晒出的都是这般好盐,那每年的盐税……”
他没有说下去,可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白花花的盐,就等同于白花花的银子!
以往煮盐产出的粗盐,利润有限,可这精盐,无论是卖给朝廷还是百姓,都能卖出高价,国库的收入必然会大幅增加!
一时间,所有官员都沉默了,他们的脑海中仿佛被无数雪白的盐粒填满,紧接着又浮现出堆积如山的银子,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震撼与兴奋的光芒,竟连话都说不出来。
他们原本是抱着质疑的心态来的,却没想到会看到这样一场颠覆认知的变革——朱高炽不仅没有“不顾民生”,反而为盐业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朱标看着官员们的反应,又看了看身边从容淡定的朱高炽,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拍了拍朱高炽的肩膀,语气郑重地说:“高炽,你做得好!这晒盐法,不仅要在芦台盐场推行,还要在全国的盐场推广!孤会立刻向父皇上奏,让各地盐运司都来芦台学习,早日让天下的灶户都能摆脱苦役,让朝廷的盐业更上一层楼!”
朱高炽躬身行礼,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有了老朱与太子标的支持,有了这些盐运使的认可,晒盐法的推广便再也没有阻碍。
他抬头望向结晶池,池底的盐层在阳光下愈发雪白,像是在预示着灶户们光明的未来,也预示着大明盐业的新生。
旁边的老陈和几个灶户也赶了过来,看到官员们震撼的模样,又看到池底的雪白精盐,老陈激动得热泪盈眶,对着朱高炽和朱标连连磕头:“谢殿下!谢太子殿下!咱们灶户,终于有好日子过了!”
其他灶户也纷纷跪倒,欢呼声在盐场上空回荡。
朱标连忙让人扶起他们,温和地说:“这是你们应得的。以后好好种盐田,日子定会越来越好。”
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官员们的震撼、灶户们的喜悦、朱高炽的从容、朱标的欣慰,交织成一幅充满希望的画面。
芦台盐场的改革,不仅晒出了雪白的精盐,更晒出了灶户们的新生,也为大明的未来,增添了一抹明亮的色彩。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