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3章 金陵治政篇(1 / 2)

远在南京紫禁城的朱慈炅并不知道前线的任何事,他的飞鸽传书天气转冷后就停了,没有十万火急的事,北京是舍不得这些鸽子的,鸽笼都全放进了室内。

没有人喜欢头上有个活爹,更别说权势滔天的内阁,朱慈炅这样就很好,划块南直给你这个娃娃练练手,其他事情,内阁包圆了。

紫禁城里没有皇帝,朝堂上没有乌鸦,大明的文武百官前所未有的感到愉悦,甚至有人萌生了大逆不道的想法,没有皇帝,其实也挺好。

至于南京的风波不断,北京官员其实并不在意,苦一苦南方也挺好的。

辽东的冬季攻势开始后,大明中枢远没有当初皇帝亲征那么紧张,该吃吃该喝喝,仿佛辽东离他们很远。

山海关的粮草堆积都要装不下了,全国上下无不赞扬小皇帝清空藩王库存打仗的妙计,除了关在南京城里的诸王。

诸王把持的督政院,在无限期拘押衍圣公后,的确想再接再厉,搞出点大新闻,结果周王进宫一趟后,他们就消停了,把激动的御史们气得吐血。

大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皇权实际都是依靠御史治国,但朱慈炅这个娃娃直接把御史打落凡尘。六部官员也渐渐发现了这点,乌鸦风闻奏事,奏给谁听,连六部门口的狗都不理他们了。

北京挺闲,南京却很忙,就算没有御史捣乱,南京各部也忙疯了。

吏部要选官派官,十品官这个东西一出来,封城的时候还觉得挺好,一旦解封,吏部的天都快塌了,混乱得无以复加,有无数位置的官职重叠,必须重构。

怎么派人是门相当大的学问,我有主事的关系,你走的郎中后门,老子花了五千两,陛下对我们有过承诺。

解不开,理还乱,钱状元放了狠话,重启元年前必须弄好,谁耽误了就摘谁帽子。

礼部同样忙,教材的事没有人追究了,但蒙学教师岗前培训还是要办。关键是没有背景后台的十品官,吏部全给他们塞过来,搞得教师有点超标,然后孔尚书请示到了培训考核的任务。

还有出访欧罗巴的大事筹备,五大门派和尚大念经活动,春节快到了,小皇帝又要去跟太祖聊天了,南京城里还多出来了两百多个王爷,他们的纠纷礼部也要管。

礼部事情太多了,他们只有一个解法:钱士升,加人,你不加,我们就找谢陞去了。

户部无论南北都是大部,南户部本来只负责南直和江南转运的,但现在他们很慌张。

南直皇民政策铺开后,他们震惊的发现,无论他们怎么弄,明年单单南直税入就超过了以往的两京十三省总和。

没有人惊喜,全是大恐惧,这他妈的要爆雷。杨一鹏把人全关在户部,不准回家。

反正户部还有新商税税率要调整,来南京打工的流动人口要统计,皇上承诺的过年红包要准备,重启通宝的各省份额要核定,还有新领到的什么预算决算任务,红薯土豆玉米种植推广,甚至连南直公厕他们也要管,毕竟阁老们都为屎尿打起来了。

兵部也不得闲,王在晋本来以为,南直被不断扩军的新六卫接管后,南兵部除了帮忙安抚没有实行皇民政策的南方诸卫所就没有事了。

结果,新六卫裁汰了大量人员,全部要他们兵部安置,好在还有户部的税兵,刑部的巡捕。还有皇民预备役,新兵整编,新武备分配。

天工院军事参谋最近还将军饷也转给了他们,可惜他们看不到钱,只有数字,全在户部工部两大银行解决了。

南京刑部算是相对比较轻松的,两广总督出身的南刑部尚书胡应台,比较热衷于研究火器大炮,毕竟传说中袁崇焕轰死老奴的红衣大炮就是他搞的。

当上南大司寇后,他以为自己会很闲,他还爱上了往《朕问》和《通报》投稿,《朕问》入选比较难,但《通报》上,胡尚书可是专栏作家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