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州境内的大要水、濡水都是自北向南的大河,两河中南部之间是一个名叫滦平镇的小镇。从滦平镇东行二十多里,便是濡水上游的西岸。渡过濡水,十多里外就是安州广阳郡第二大重镇化隆城了。自此东行数十里,然后再横渡索头水的话,便进入广阳郡方城地界。
滦平镇,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小河旁,驻扎着一片圆形大营。
这座大营是行军大营,外面既没有营棚、拒马,也没有壕沟。四周仅仅只是用长矛、长枪在外围插/了一圈,以作拒马;里面又用粮车、兵力包围起来;之后则是一顶挨着一顶的兵帐区。
兵帐区驻扎着叛军两万三千多名士兵、八千五百多名俘虏。
两万三千多名士兵都是步卒,但中军还有数百骑兵。他们从要水镇东进至今,已经行军三天两夜,将士们在崔楷军的袭扰之下,早已筋疲力尽。若非如此,贺六浑也不会冒险扎营休息。
中军大帐之内,贺六浑愁眉不展的站在一幅地图之前发呆,他的目光死死盯着燕山山脉。
贺六浑和尉景等人的计划是打败元彝,夺敌军辎重为己用,平安退往化隆城之后,将一应物资送入燕山之中。如果杜洛周能够凭借方城把崔楷、卫铉杀退,他们继续跟杜洛周战斗,要是不行,则率领本部遁入燕山。但是他们千算万算,却算不到崔楷来得这么快、打得这么猛。
现如今,八千多名俘虏蠢蠢欲动,贺六浑大为头痛。
他抬头望着帐外绚丽的晚霞,不禁叹了一口气。他们现在内忧外患,只愿杜洛周及时派兵来援。
“啪啪……”就在这时,帐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贺六浑心头一紧,连忙向帐门走去。
走不了十多步,高乾闯入帐中,抱拳行礼道:“主公,尉将军派人来报,敌军出现了异常?”
贺六浑大吃一惊,劈头问道:“什么异常?”
高乾连忙说道:“主公,尉将军说崔楷麾下八千骑兵绕过防线,从西北方追来。”
贺六浑闻言,一颗心仿佛被冰冻了一般,沉声道:“除了此军,还有没有其他军队来袭?”
高乾摇了摇头:“没有了。”
贺六浑心念一转,忽然明白过来:“东南明明好走、易走,可是崔楷八千骑却自绕了一圈,从西北来击。说明他有两个打算:一是被我军淹怕了,惟恐我等再在濡水上游筑坝放水;二是想要在濡水上游筑坝放水。你让斥候严密监视敌军动向。另外派人通知化隆城,让高岳日夜巡视濡水上游,巡视范围扩大到一百里以上。”
高岳是贺六浑堂弟,此前并没有和贺六浑一起。直到贺六浑在杜洛周麾下搞出动静,高岳和高乾、高慎、高敖曹等子弟这才投奔过来。
这也是人之常情;贺六浑非但没有介意,反而欣喜若狂,因为这代表他得到了家族的认可和重视,他也愿意培养远比外人可靠的亲族。而那个高岳虽然只是一个虚岁十六的少年郎,但是他熟读兵书、文武双全、足智多谋,比高乾等人都要优秀,所以贺六浑委以重任,让高岳率领一千骑、一千步卒留守化隆城。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