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郑谊,袁景慈等人也纷纷起身拔刀、拔剑,指向了出言不逊的李士约。
李神冷眼旁观了一会儿,忽然站起身子,怒吼一声:“郑谊和袁景慈等人与葛荣早有勾结,企图谋杀本将,给我杀。”
李神跟随从兄李崇南征北战,立功无数、杀敌无数,可不是什么心慈手软之士。他身上压力巨大,早想统一思想,只不过一直没有机会。而今天这场庆功宴便是他给郑谊、袁景慈等人最后的机会;并且在暗处部署了弩手。但是这些蠢货非但没有理解自己、非但没有收敛,反而不知轻重的拔刀相向,这便给了李神剪除异己、一统全军的良机。
“咻、咻、咻……”一阵阵弓弦回弹的声音响起,一支支弩箭破空而出,精准的将郑谊、袁景慈等人射成了刺猬。
李神让人将郑谊、袁景慈等人首级斩下,吩咐道:“将逆贼首级传令三军,就说他们勾结葛荣,企图斩杀本将和杨刺史、元刺史,有为逆贼说话者,以谋反罪论处。”
杨津、元谌和李神相交多年,他们不但认可李神稳步推进的作战计划,也支持李神对这些老鼠屎下手,以免他们误了大事,便是朝廷追究,他们和旁边将领也能作证,毕竟郑谊、袁景慈等人的确是拔刀了。
李神以雷霆手段诛杀郑谊、袁景慈等将,很快就夺取两万精兵的指挥大权。
随着亲信们一一回报,李神如释重负,他对杨津、元谌、源子雍等人说道:“终于剔除了害群之马;今后五日,我们一边休整,一边整编全军,然后以一个完整之势向东进军。”
言罢,李神又对众人问道:“近日可有安州军情?”
“回大都督,卫都督率前锋已过沽水道,正式进入安州,并且与元副都督、崔刺史在白檀城会师,之后再无消息传来,不过任城王已率三万五千名青州兵向安州广阳郡进军。”说话的是人故意激怒郑谊等人的李士约,他去年和上党军愉快的合作过,并且沾了上党军的荣光,被朝廷封为赵郡平棘县县丞。现如今,他主要和安州方面联系。
说到这里,李士约又道:“末将与元副都督、崔刺史书信不绝。李诚负责勾连双方,不出两天,定有军情送达。”
李神听了儿子这番话,振奋的说道:“卫都督和上党军的能力、战力毋容置疑,如今又有任城王、元副都督助战,相信他们很快就有捷报传来。”
元谌听说卫铉取得的一场又一场骄人战绩,他只是在皇宫之内远远见过卫铉几面,并没有接触过;对其为人也不熟悉,他看了看元融的儿子元朗,悄声问道:“仲哲,卫铉真有那么厉害?”
“叔父,你可以不信任城王,却不能置疑卫都督。他绝对不会让我们失望。”元朗在瀛州见过卫铉,他不但看到卫铉用槐树根、松树根治好父亲的金创痉,还就近听到卫铉给父亲开出了趋利避害的良方;然而父亲愚直,不听良言,故而父亲与向位叔叔兵败身亡。
内心深处,元朗对那个比自己小了很多的表姨父佩服至极,语气之中也带上崇敬之意。
元谌是献文帝拓跋弘之孙,赵灵郡王元干(拓跋干)长子,元干死后,元谌继承了父亲王爵,他笑了笑,意味莫名的说道:“战后倒是要与卫都督结识,还望仲哲大力引荐。”
元朗在父亲和几个叔叔战死瀛州之后,入京哀求,希望朝廷赐予父亲、叔父谥号。他见不着胡太后,天真的求助各位宗族,然而皇族之中除了元孚、元彧等寥寥几人仗义执言,余者尽皆避而不见,其中就包括了元谌。
他在京城饱受冷眼,对所谓的一脉相承的宗族心寒之极,也因此明白了很多事、成熟了许多,此刻听到元谌这番话,感到恶心之极;不咸不淡的敷衍道:“一定一定。”
李神也不理会窃窃私语的众人,径自吩咐道:“葛荣退往易守难攻的横山,今后的战事更加难打。诸位接下来要谨慎小心,绝不能疏忽大意。”
“喏。”众人凛然遵命。
“未来五天,大家好生整顿大军,务必将各军拧成一股绳。”李神杀掉郑谊、袁景慈等人,非但没有后悔,反而是念头通达了。日后即便是告到朝堂之上,他也不怕。而胡太后固然宠信郑俨、袁翻之辈,可她从来就不是昏庸之辈。
对于这一点,李神深信不疑。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