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远来看,利大于弊。
不过他也没有打击徐月华,故作恍然道:“原来如此。”
尔朱英娥看到看到一队气质优雅的美人手捧托盘徐徐上前,盘中红布上放着金光闪闪的黄金,兴致盎然的说道:“阿郎,我们不需要高阳王举荐,可是一题四十两黄金哎,你去答上一答。”
“且先看着。”卫铉明白谜语游戏并不是瞎猜乱想,要讲究方法,还要有学问,他不敢把话说满。
就在这时,两名妖娆侍女走上前来,张开一张长形条幅,上面写着“展翅翱翔,飞鸟归巢;娃娃献计,凿壁借光。”
元乐大声念了一遍,说道:“每句打一个人名,答对一个,奖励黄金十两。”
在大家思索的时候,卫铉想也不想的朗声道:“‘展翅翱翔,飞鸟归巢’;分别是张飞、关羽。‘娃娃献计,凿壁借光’;是孙策、诸葛孔明。”
这道题目比较简单,是高阳王府故意用来打开局面的题目。可是元乐仍然没有想到有人答得这么快。他不认识答题的卫铉,却认识卫铉身边的徐月华、修容、艳姿,他一下子便猜出了对方的身份,大手一挥道:“郎君答对了。”
一名侍女上前,将托盘里的四根金条送到卫铉面前,另一名侍女还贴心的拿着一个用金银线绣着花纹的华丽小袋子。
卫铉也不客气,他在艳慕的目光之下,将四根金条装入袋子之中,然后从侍女手中拿走。
元乐没有多说什么,见气氛因此而热烈,令侍女张开第一道题目,条幅张开。
元乐念道:“半部春秋,打一国名。”
卫铉毫不犹豫的说道:“秦。”
猜谜语是历史悠久的益智游戏,后世衍生和总结出无数种拆解方法,使人们能够迅速找出破解的捷径。但是在蒙昧的魏朝,一些看似简单的字谜却很难猜。
众人听罢,顿时恍然大悟,这道题用的是拆字法,“一半春秋”不就是“秦”么?
“回答正确。”随着元乐话音落下,卫铉又获得四十两黄金。
第三题出来之后,卫铉乖乖闭嘴了。此题是“霍去病卒,猜《礼记》名句。”
卫铉虽然读过十三经,但是《礼记》全书将近十万字,字字句句异常深奥难懂,他又没有刻意下过工夫,哪里了解清楚?
他想了许久,心中毫无头绪!
就在卫铉放弃的时候,杜弼很是淡定的上前道:“是《礼记》里的疾止复故。”
旁边文人略一思索,便纷纷鼓掌喝彩。
“回答正确。”元乐令人给杜弼送上四十两黄金。
后面的二十多道题,全部被卫铉一行人抢答。除了卫铉和杜弼以外,王思政和韦孝宽、李穆、段韶尽皆学识渊博,才思敏捷的他们只要条幅一张,答案立出,根本不给他人机会。
元乐见势不妙,令副手代自己主持大局,他哭丧着脸上前,卑躬屈膝的求饶道:“河东王,您与夫人们可从后门登城远眺,珍宝也归您了;求您放过小人一马。”
卫铉被元乐认出,心中不以为意,向尔朱英娥问道:“娘子,你说是继续答题,还是登城一观?”
尔朱英娥想看更多风景,对登高远眺没有兴趣,喜滋滋的说道:“他要是给我们每人一盏最漂亮的河灯,我们就放他一马,珍宝和登城就不必了。”
“元管事,听到没有?”卫铉向元乐说道。
“听到了、听到了。”元乐像小鸡食米一般连连点头,他是带着吸引人才的任务而来,但是被卫铉一行人搅得一塌糊涂;现在要是能够把这帮祖宗送走,区区几十盏河灯又算得了什么?
很快,仆从就把几十盏最好看、最结实的河灯送给每个人。
元乐送完河灯,贴心的提醒道:“河东王,洛水两岸都是人,根本没有放灯之处。前方数百丈是朝廷封禁之地,只准朝廷命官入内放灯,你们可以入内。”
卫铉笑道:“多谢元管事提醒。我们这就过去。”
“河灯是用来祈福的,需要自己花钱买。元管事,钱给你了。”尔朱英娥从佩囊里掏出一颗明珠,递给元乐,而后手持一盏莲花灯向前走去。
一行人来到封禁之地,只见四周都是巡城军士兵。卫铉等到前方一支队伍入内,正要上前自报家门,忽然发现维持秩序的军队当中竟然有于谨。
于谨去年年初拒绝了卫铉拉拢,以“别将”之职进入羽林军元颢主导的北军任职,然而他在其中也不如意,上下不得其心。
关键还是还是在于能力和品质排斥,于谨文武双全、军政两得、品行高洁有节操,让他在污泥之中保持本心,简直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那一朵白莲,以至于周边的人或不理解、或嫉妒,继而疏远和排斥。
去年胡太后巡视军营,直接被污浊的北军气哭了,她一怒之下,罢免了以元颢为首的所有军官,而于谨便是其中之一。
卫铉远远看到他身上的戎装,就知道他越混越不如意,沦为了巡城军一名火长。他不想看到对方落魄的模样,同时为了避免对方尴尬,于是从另外一边进入封禁之地。
然而于谨眼尖,发现了卫铉一行人。他看到卫铉绕过自己这支队伍,从另外一边进入。立刻明白卫铉不想让自己难堪,而不是瞧不起自己。
望着卫铉一行人远去的背影,于谨黯然神伤,患得患失的长叹一声。
他早就后悔了。去年如果顺势投奔卫铉,现在少说也是一名镇将。然而大好良机,竟然被他推在门外了。
今后,他也不知自己还有没有崛起的机会。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