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过多的寒暄,郑仪将一杯茶推到张林面前,神色稍稍郑重了一些:
“市长,这么晚请您过来,是想跟您深入沟通一下近期的工作,特别是……政策调研组和后续的一些安排。”
张林的心提了一下,面上不动声色,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
“嗯,我也正想找时间跟秘书长聊聊。这几天,外面的动静可不小啊。”
他这话带着点试探,也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埋怨。
郑仪仿佛没有听出他话里的意味,点了点头,语气沉稳:
“是啊,时间紧,任务重,邹书记要求又高,只能加班加点。有些工作推进得急了点,程序上可能有些疏漏,没来得及及时向市长您详细汇报,是我的责任。”
他再次主动放低姿态,承认“疏漏”。
张林心里的那点不快,稍稍缓解了一些,但警惕并未放下。
“都是为了工作,秘书长不必介意。”
他摆了摆手,语气缓和了些。
“只是,四海在明州根深蒂固,牵一发而动全身。动作太大,我怕……”
“市长您的顾虑,我完全理解。”
郑仪接过话头,目光坦诚地看着张林:
“也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一点,有些事,我才没有在前期过多地打扰您,牵扯您的精力。”
张林微微一怔,没明白郑仪的意思。
不打扰我?为我好?
郑仪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了一些,带着一种推心置腹的诚恳:
“市长,您想想,您现在最关键的任务是什么?”
“是顺利去掉这个‘代’字,是站稳脚跟,是打开局面。”
“而四海系这块招牌,在明州太扎眼了,和它牵扯太深,无论是经济上还是人事上,对您而言,都不是好事,甚至可以说是……最大的风险点。”
郑仪继续说道,语气冷静而清晰:
“省委为什么让我来?除了帮您稳住局面,更深一层的意思,恐怕也是要借着这次机会,彻底厘清明州政商关系中一些不清不楚、纠缠过深的遗留问题。”
“这些问题不解决,您就永远像是脚踩在淤泥里,每一步都可能被拖住,甚至可能被溅上一身泥点。”
“我现在做的,看似是在动四海,触动某些人的利益,引发了一些震荡。”
郑仪的目光变得深沉:
“但本质上,我是在为您‘清雷’,是在帮您摆脱历史包袱,轻装上阵!”
“政策调研组,把历史旧账、补偿标准这些敏感问题从根子上理清楚,制定出公平透明的新规则。以后,无论是谁再来明州投资,都必须按新规矩办事,谁也没办法再拿历史遗留问题来说事,更没办法借此来绑架政府、绑架您这位市长!”
“政法系统那边的行动,则是要依法清除那些试图破坏新规则、继续玩弄老手段的蠹虫和黑手。把这潭水彻底搅清,换一个朗朗乾坤!”
“等到风清气正、规则明晰的那一天,您再来主持大局,推动经济发展,招商引资,那才是真正的政绩,才是谁也抹杀不了、谁也无法质疑的硬成绩!”
“而在这个过程中,您相对超脱一些,减少直接介入,恰恰是对您最好的保护。所有的压力、所有的明枪暗箭,我来扛。所有的雷,我来趟。”
张林彻底愣住了。
他之前所有的猜忌、不安、埋怨……在郑仪这番剖析面前,显得那么狭隘和短视!
原来……郑仪绕开他,冷落他,竟然是为了保护他?
是为了替他这个深陷泥潭的市长“清雷”?
是为了让他将来能“轻装上阵”?
巨大的反转,让张林一时有些难以消化,怔怔地看着郑仪。
郑仪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给他消化的时间。
灯光下,郑仪的表情诚恳而坦然,看不出丝毫作伪的痕迹。
“秘书长……你……”
张林张了张嘴,喉咙有些发干。
“你真是这么想的?”
“市长。”
郑仪放下茶杯,目光直视着张林,语气无比郑重:
“我们在党校时就说过,要并肩战斗。我郑仪或许算不上什么君子,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绝不会食言。”
“我来明州,首要的任务,就是协助您站稳脚跟,打开局面。这一点,从未改变。”
“只是眼下的局势,需要我们采取更策略性的方式。我冲在前面,搅动风云,您稳坐中军,掌控大局。一明一暗,相辅相成。”
“等到尘埃落定,四海系留下的真空,需要新的、干净的力量去填补,需要大项目、好项目去支撑明州的GDP和税收。那时候,才是您大展拳脚,真正收获的时候。”
“而现在,您最需要做的,就是‘稳’。稳住政府工作的大盘,稳住各方情绪,甚至……在某些时候,可以适当表现出一些对‘激进做法’的不同看法,这反而更能凸显您的稳重和顾全大局。”
郑仪连他后续如何表现、如何摘桃子都替他想好了!
张林看着郑仪,心中翻江倒海。
震惊,感慨,羞愧,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庆幸。
庆幸自己刚才没有因为一时冲动而质问他。
庆幸自己遇到了这样一个……心思缜密、魄力惊人、又真心为自己着想的“盟友”。
“郑秘书长……”
张林的声音有些沙哑,他用力吸了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
“我明白了!谢谢你……为我考虑得这么周全!”
他站起身,绕过茶几,走到郑仪面前,伸出手。
郑仪也站起身,与他重重一握。
“市长,我们目标一致,荣辱与共。”
张林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变得坚定起来:
“好!外面的事,你放心去做!政府这边,我给你稳住!有什么需要配合的,尽管开口!”
这一刻,两人之间的那层隔阂仿佛彻底消失,一种新的、更牢固的同盟关系在夜色中悄然达成。
又聊了一些细节后,张林告辞离开。
送走张林,郑仪关上门,脸上的诚恳和热血缓缓褪去,恢复了平日里的沉静。
他走到窗边,看着张林的车驶出家属院,消失在夜色中。
眼神深邃,看不出任何情绪。
真话只说七分。
保护张林,让他顺利转正,确实是目标之一。
但更重要的,是借张林这块“招牌”,稳住政府系统,减少改革阻力。
同时,也是将张林更紧地捆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至于将来……
且看各自手段。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