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灵异恐怖>时砂遗楼> 第795章 时空科学研究院的成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95章 时空科学研究院的成立(1 / 1)

深秋的 1967 年科技园区,一座形似 “星门” 的建筑在晨光中格外醒目 —— 这是各时空联合打造的时空科学研究院,建筑外墙镶嵌着 1913 年的桃木石材与 1967 年的特种玻璃,正门上方的 “时空科学研究院” 牌匾,由 1938 年的军工钢材锻造而成,镌刻的文字在阳光下泛着银蓝色的序能光泽。今天,研究院落成仪式在此举行,来自 1913 年、1938 年、1967 年的顶尖科研人才与守护者齐聚门前,脸上满是期待与自豪。

江浅作为研究院发起人与首任院长,站在台阶上,看着人群中熟悉的面孔 ——1913 年的序能研究泰斗周老先生,手中还握着那本泛黄的《地脉序能图谱》;1938 年的战地星门修复专家赵工程师,胸前别着当年抢修星门时获得的勋章;1967 年的时空能量计算权威李博士,怀里抱着刚打印好的 “时空模型参数表”。“从今天起,这里将成为探索时空奥秘的‘桥头堡’,” 江浅的声音铿锵有力,“我们打破时空界限,汇聚智慧与力量,既要解开过去的谜题,更要为人类未来开辟新的可能。”

走进研究院内部,各类先进设施让人惊叹。一层的 “时空数据中心” 里,数十台超级计算机日夜运转,屏幕上跳动着各时空的地脉能量数据、星门运行参数和时空波动曲线。1967 年的数据工程师小张正调试系统,他指着屏幕对身旁 1913 年的学徒阿明说:“这些数据来自咱们在三个时空布设的 200 多个监测点,能实时捕捉时空能量的细微变化,以后你跟着我学习数据建模,就能从这些曲线里发现规律。” 阿明瞪大双眼,看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的数据,兴奋地说:“以前在学堂里只能靠书本推测,现在有了这么多真实数据,一定能更快掌握序能运行的奥秘!”

研究院的核心区域,是位于三层的 “跨时空实验室”。这里分为序能应用、星门技术、时空稳定三个研究区,每个区域都配备了融合各时空优势的实验设备。在序能应用区,1913 年的周老先生正与 1967 年的材料专家合作,研究 “序能晶体的高效提纯技术”。实验室里,周老先生用传统的 “地脉引能法”,将桃木导管插入特制的能量容器,1967 年的专家则启动 “低温等离子提纯仪”,通过精准控制温度与压力,去除晶体中的杂质。“老祖宗的方法能精准引导序能,现代技术能高效提纯,两者结合,晶体纯度能提升 30%!” 周老先生看着仪器上显示的纯度数值,欣慰地说。1967 年的专家也笑着回应:“您的‘地脉引能法’帮我们解决了提纯时能量流失的难题,这就是跨时空合作的魅力!”

星门技术研究区里,1938 年的赵工程师正带领团队拆解一台退役的老式星门控制器。“这是 1938 年华北战场用过的设备,当年为了让它在炮火中稳定运行,我们在内部加了三层防护钢板,” 赵工程师一边拆卸,一边向年轻科研人员讲解,“但现在看来,这种设计太笨重,你们能不能用 1967 年的轻量化材料,重新设计防护结构?”1967 年的机械设计师立刻拿出平板电脑,快速绘制出三维模型:“我们可以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重量比钢板轻 60%,防护性能还能提升 20%,下周就能做出样品!”

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实验室中央的 “时空模拟舱”—— 这是由三个时空联合研发的巨型设备,舱体直径 10 米,内部能模拟不同时空的能量环境,从 1913 年的地脉强辐射区,到 1938 年的战地时空乱流,再到 1967 年的星际能量场,都能精准还原。此刻,1967 年的李博士正带领团队进行 “时空穿梭路径优化” 实验,舱内模拟着从 1913 年到 1967 年的时空通道,屏幕上显示着穿梭舱在不同能量节点的运行状态。“之前穿梭时,在 1938 年的能量断层区总会出现 0.5 秒的延迟,” 李博士指着屏幕上的波动曲线说,“现在我们加入 1913 年的序能缓冲技术,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随着实验启动,穿梭舱模型在模拟通道中平稳运行,当经过能量断层区时,延迟时间缩短到 0.01 秒。“成功了!” 团队成员们欢呼起来,1913 年的科研人员激动地说:“没想到我们的序能缓冲技术,能帮 1967 年解决这么关键的问题!”

研究院不仅聚焦前沿研究,还注重培养年轻科研力量。每周三下午,“跨时空学术沙龙” 都会如期举行,老专家们带着年轻学徒,围绕研究中遇到的难题展开讨论。在一次沙龙上,1938 年的年轻研究员小林提出疑问:“为什么在 1938 年的某些战场遗址,时空能量会出现异常波动?”1913 年的周老先生沉思片刻,拿出《地脉序能图谱》:“这可能和当年炮火破坏了地脉节点有关,你们可以去遗址周边布设监测点,对比我书中记载的百年前地脉分布数据,或许能找到答案。” 小林立刻按照建议制定研究计划,三个月后,果然在遗址下方发现了受损的地脉节点,为后续的时空修复提供了关键依据。

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院的成果不断涌现。由序能应用团队研发的 “高效序能发电设备”,结合了 1913 年的地脉引能技术与 1967 年的能量转换技术,发电效率比传统设备提升 50%,已在 1913 年的村庄和 1938 年的战后重建区推广使用;星门技术团队设计的 “模块化星门控制器”,能根据不同时空的能量环境灵活调整参数,让星门的维护成本降低 40%,安全性大幅提升;时空稳定团队开发的 “时空波动预警系统”,可提前 24 小时预测时空能量异常,为各时空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

在研究院落成一周年庆典上,江浅看着展示墙上的一项项成果,感慨地说:“这些成果的背后,是不同时空科研人员的心血与智慧。时空科学研究院不仅是一个科研机构,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庆典上,1913 年的阿明已能独立完成序能晶体提纯实验,1938 年的小林发表了关于战场遗址时空能量的研究论文,1967 年的年轻工程师们则展示了最新研发的 “小型化时空监测仪”。

夕阳下,研究院的 “星门” 造型建筑被染成金色,实验室里依旧灯火通明,科研人员们还在为解开更多时空奥秘而努力。在这座跨越时空的科研殿堂里,智慧不断碰撞,创新持续涌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力量,也让探索时空的脚步,向着更遥远的未来坚定前行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