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灵异恐怖>时砂遗楼> 第809章 时空环境保护联盟的成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09章 时空环境保护联盟的成立(1 / 1)

深秋的 1967 年国际环保中心,来自 1913 年、1938 年、1967 年及全球 20 多个国家的环保组织代表、科研人员和志愿者齐聚一堂,空气中弥漫着对生态保护的热切期待。大厅正前方的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各时空的生态现状 ——1913 年雾灵山的茂密森林、1938 连战后逐渐恢复的湿地、1967 年绿意盎然的城市公园,也闪过物种入侵导致植被枯萎、时空能量波动影响鱼类生存的画面。江浅站在发言台后,看着台下神情凝重的人们,语气坚定地说:“今天,我们齐聚于此,成立时空环境保护联盟,就是要打破时空界限,携手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话音刚落,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联盟成立仪式上,各方代表共同签署了《时空生态保护公约》,明确了 “协同监测、联合治理、全民参与” 的核心原则。1913 年的 “地脉生态保护协会” 会长周伯,握着 1967 年 “未来环保科技” 公司负责人李总的手说:“1913 年的山林里,最近发现了外来的‘速生藤’,短短几个月就缠死了不少本地古树,我们缺技术、缺设备,以后可就靠你们帮忙了!” 李总笑着回应:“周伯放心,我们公司研发的‘生态监测无人机’,能精准识别外来物种,明天就派团队去雾灵山实地考察,一定帮你们解决难题。”

联盟成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组建 “跨时空生态监测网络”。在 1913 年雾灵山,科研人员安装了 “时空能量生态监测站”—— 白色的监测设备上,布满了细小的传感器,既能实时监测空气、水质、土壤数据,还能捕捉时空能量波动对动植物的影响。1967 年的生态专家张博士,正带着 1913 年的志愿者阿明调试设备:“阿明,你看这个屏幕,绿色曲线代表本地物种数量,红色曲线是时空能量波动值,一旦两者出现异常关联,设备会自动报警。” 阿明凑近屏幕,指着一条突然上扬的红色曲线问:“张博士,这是不是说明刚才的能量波动影响到旁边的杉树林了?” 张博士点头:“没错,我们现在就去杉树林看看,记录下具体影响,为后续制定保护策略提供依据。”

在 1938 年的战后湿地,联盟则重点监测 “时空能量残留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湿地旁的监测站里,1938 年的环保志愿者小林,正通过显微镜观察水样中的鱼虾胚胎:“张姐,你看这个鲤鱼胚胎,发育速度比正常情况慢了一半,是不是和当年战地星门残留的能量有关?”1967 年的水生生物专家张姐接过显微镜,仔细观察后说:“很有可能!我们之前检测到湿地的时空能量残留值偏高,会干扰生物的细胞分裂。接下来,我们要在湿地投放‘能量中和剂’,同时跟踪监测鱼虾的生长情况。” 小林兴奋地说:“太好了!要是能改善水质,让鱼虾重新健康生长,周边村民的生活也能好起来。”

针对 “物种入侵” 这一棘手问题,联盟成立了 “跨时空物种防控小组”。在 1913 连雾灵山的 “速生藤” 入侵区域,防控小组采取 “物理清除 + 生物防治” 的策略:1913 年的村民们手持镰刀,小心地割除缠绕在古树上的速生藤;1967 年的科研人员则释放了速生藤的天敌 —— 一种专门以速生藤为食的甲虫。“大家注意,割藤的时候别伤到古树的树皮!” 周伯一边指挥,一边示范如何精准割除藤蔓。1967 年的生物学家王博士,向村民们讲解甲虫的投放技巧:“这些甲虫只吃速生藤,不会伤害本地植物,投放后每隔三天记录一次速生藤的枯萎情况,我们会根据数据调整投放量。” 半个月后,雾灵山的速生藤枯萎面积已达 80%,古树重新焕发出生机,阿明兴奋地向联盟总部汇报:“谢谢大家的帮助,我们的山林保住了!”

除了实地治理,联盟还非常重视环保宣传教育。在 1913 年的序能学堂村,联盟志愿者开展了 “时空生态小课堂” 活动。志愿者小李拿着图文并茂的宣传册,向孩子们讲解:“大家看,这是 1967 年城市里的‘垃圾分类箱’,不同颜色的箱子装不同的垃圾,这样能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我们 1913 年虽然没有这种箱子,但可以把果皮、菜叶收集起来当肥料,把废旧布料攒起来做手工,这也是环保哦!” 孩子们听得入迷,纷纷举手提问:“小李老师,我们能为保护雾灵山做些什么呀?” 小李笑着说:“我们可以成立‘山林小卫士’小队,定期清理山林里的垃圾,发现外来植物及时告诉大人,大家愿意吗?”“愿意!”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眼里闪烁着热情的光芒。

在 1967 年的城市广场,联盟举办了 “时空生态展”,通过 VR 设备让市民 “穿越” 到 1913 年的雾灵山和 1938 年的湿地,直观感受不同时空的生态环境。市民陈阿姨戴上 VR 眼镜,仿佛置身于 1938 年的湿地,看着眼前枯萎的水生植物,不禁皱起眉头:“原来战后湿地的生态这么脆弱,以后我们在生活中真要注意保护环境,不能随便扔垃圾、排污水。” 展台上,志愿者还发放了 “环保行为手册”,详细介绍了节约用水、绿色出行、减少塑料使用等日常环保方法,不少市民当场承诺要践行环保理念。

1938 年的战后社区里,联盟组织了 “环保手工作坊”,教居民们用废旧布料制作环保袋、用易拉罐制作花盆。居民王婶拿着自己做的环保袋,笑着说:“以前这些废旧布料都扔了,没想到还能做成这么实用的袋子,以后买菜再也不用塑料袋了!” 志愿者小张补充道:“大家不仅要自己践行环保,还要告诉身边的人,让更多人加入保护生态的队伍,这样我们的家园才会越来越美。”

联盟成立一年后,各时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1913 年雾灵山的外来物种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覆盖率提升 5%;1938 年战后湿地的水质达标率从 60% 提高到 90%,鱼虾数量大幅增加;1967 年城市的碳排放减少 12%,绿色出行率提升 20%。在联盟年度总结会上,江浅看着屏幕上的生态改善数据,欣慰地说:“这一年来,大家跨越时空、携手合作,用实际行动守护了生态环境。但环保之路没有终点,未来我们还要继续深化合作,完善监测网络,加强宣传教育,让全球民众都成为生态保护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会议结束后,周伯、李总、张博士等代表们围坐在一起,讨论着下一年的工作计划 ——1913 年计划引入 1967 年的 “智能灌溉技术”,减少农业用水浪费;1938 年将与 1913 联合作,在湿地周边种植固土植物;1967 年则会向其他时空分享 “新能源应用经验”,推动清洁能源普及。

夕阳下,1967 年国际环保中心的窗外,树叶随风摇曳,阳光洒在 “时空环境保护联盟” 的牌匾上,泛起温暖的光芒。不同时空的人们,因守护生态的共同目标而凝聚,用协作与坚持,为各时空的绿意长存,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