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的 1967 年体育中心,彩旗飘扬,人声鼎沸。首届 “跨时空马拉松大赛” 在此拉开帷幕,来自 1913 年、1938 年、1967 连三个时空的 800 名参赛者,身着印有 “时空奔跑者” 字样的运动服,摩拳擦掌地站在起跑线上。赛道起点处,巨大的 “时空之门” 装置格外醒目 —— 这是由科研团队打造的虚拟穿梭设备,能通过全息投影和场景模拟,让参赛者在奔跑中 “穿越” 到不同时空。江浅作为赛事发起人,拿着话筒站在起跑台旁,笑着对参赛者说:“这不仅是一场马拉松,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沿途你们会遇到不同时空的风景与挑战,希望大家在奔跑中感受时空文化的魅力。”
随着发令枪一声响,参赛者们如潮水般冲出起点。刚跑过 1 公里,赛道两侧的场景突然变换:原本 1967 年的现代街道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 1913 年江南古镇的青石板路,两旁是白墙黛瓦的民居,街边小贩推着装满序能稻糕的小车叫卖,空气中弥漫着稻香与桂花的香气。“哇,真的像穿越了一样!” 来自 1967 年的参赛者小林惊叹道,一边跑一边忍不住打量周围的景色。旁边 1913 年的参赛者阿明笑着说:“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样子!前面还有更精彩的,到了古镇中心的序能广场,会有传统的舞龙表演呢。”
果然,跑到 3 公里处的序能广场,一支身着传统服饰的舞龙队正随着鼓点舞动,龙身的鳞片上绣着细小的序能符文,在阳光下泛着微光。参赛者们在此处迎来第一个 “时空趣味挑战”——“序能符文拼图”。工作人员给每位参赛者分发了一套木质符文拼图,要求在 5 分钟内拼出 1913 年常用的 “地脉稳定符文”。“这符文我爷爷教过我!” 阿明迅速拿起拼图,按照记忆中的纹路拼接,不到 3 分钟就完成了任务,拿到了进入下一段赛道的 “时空通行证”。小林一时找不到头绪,阿明主动停下来帮忙:“你看这两块,边缘的曲线能拼在一起,代表地脉能量的流动方向……” 在阿明的指导下,小林也顺利完成挑战,两人击掌后继续向前奔跑。
穿国 1913 年的古镇赛道,参赛者们通过 “时空之门” 进入 1938 年的战地赛道。场景瞬间切换,青石板路变成了泥泞的战壕旁小路,远处的山坡上插着飘扬的旗帜,空气中仿佛还带着淡淡的硝烟味(安全范围内的模拟效果)。赛道旁,身着 1938 穿军装的志愿者们举着 “坚守信念,勇往直前” 的牌子,为参赛者加油助威。跑到 7 公里处,第二个 “时空挑战”——“模拟战时通讯传递” 正式开启。参赛者需在模拟的战地通讯站,用 1938 年的 orse 电码(摩尔斯电码)将 “赛道前方安全” 的信息传递给终点的通讯兵,才能继续前进。
“这电码我只在历史课上学过,不太熟练啊!” 来自 1967 年的参赛者小张急得直跺脚。旁边 1938 年的参赛者老赵,曾是战地通讯兵,见状主动指导:“‘赛’对应的电码是‘?— —?’,‘道’是‘—?—?’,你跟着我念的节奏按电键就行。” 小张跟着老赵的节奏,手指在电键上敲击,随着 “嘀嘀嗒嗒” 的声音,信息成功传递出去,拿到通行证时,小张感激地说:“谢谢您!这不仅是比赛,还学到了历史知识,太有意义了!” 老赵笑着摆手:“能让你们了解我们当年的生活,我也很开心。前面的赛道要小心,有一段模拟的‘炮火封锁区’,虽然是特效,但要注意脚下的路。”
跑道 10 公里处的 “炮火封锁区”,赛道两侧的全息投影模拟出炮弹爆炸的火光与烟雾(无安全隐患),地面偶尔会出现轻微的震动效果。参赛者们相互提醒,放慢速度,小心地穿过这段赛道。“别怕,跟着我跑!” 小林看到身边一位年纪较大的参赛者有些紧张,主动放慢脚步陪着他,“这些都是模拟的,很安全,我们一起加油!” 两人互相鼓励着,顺利通过了 “封锁区”,沿途的志愿者们纷纷为他们鼓掌。
离开 1938 年的战地赛道,最后一段 10 公里赛道回归 1967 年的城市风光 —— 宽阔的柏油马路旁,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建筑,赛道两侧的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三个时空的风景照片和赛事实时排名。参赛者们在此处迎来最后一个挑战 ——“时空能量答题”。工作人员会随机提问一个关于时空科学的小问题,如 “1967 年时空穿梭舱的核心能量来源是什么”“1913 年序能稻的生长依赖哪种自然能量” 等,答对即可获得加速前进的 “能量补给包”(内含运动饮料和能量棒)。
“我知道!1967 年穿梭舱的核心能量来源是时空序能!” 小林毫不犹豫地回答对了问题,拿到补给包后,立刻加快速度向终点冲刺。此时,赛道两旁的观众越来越多,欢呼声此起彼伏。最终,来自 1913 年的阿明以 1 小时 45 分钟的成绩率先冲过终点线,紧随其后的是 1938 年的老赵和 1967 年的小林。当三人一起站在领奖台上,江浅为他们颁发了刻有三个时空标志的奖牌。“这次比赛太难忘了!不仅锻炼了身体,还亲身感受了不同时空的文化,认识了这么多好朋友。” 阿明激动地说。老赵也感慨道:“在战地赛道奔跑的时候,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坚守的日子,这种体验太特别了!”
赛事结束后,参赛者和观众们在体育中心的 “时空文化展区” 驻足参观。展区里陈列着 1913 年的智能农具、1938 年的战地通讯设备、1967 年的时空科技模型,还有本次比赛的精彩照片和视频。不少观众表示,下次要报名参加比赛,亲身体验穿越时空的奔跑乐趣。江浅看着热闹的展区,对赛事组委会成员说:“时空体育赛事的意义,不仅在于推动体育活动的开展,更在于用这种有趣的方式,让大家感受不同时空的文化魅力,促进彼此的理解与交流。未来,我们还要推出更多类似的赛事,比如时空羽毛球赛、时空自行车赛,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夕阳下,体育中心的 “时空之门” 装置依旧闪耀,参赛者们互相交换联系方式,约定下次比赛再相聚。这场创新的时空马拉松,不仅为体育界注入了新的活力,更让时空文化以一种充满活力的方式,走进了每个人的心中,成为连接不同时空的又一座 “文化桥梁” 。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