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灵异恐怖>时砂遗楼> 第819章 时空文化主题公园的打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19章 时空文化主题公园的打造(1 / 1)

深秋的清晨,1967 在城郊的时空文化主题公园门前,巨大的 “时空之门” 雕塑泛着淡蓝色的金属光泽 —— 雕塑由 1913 年的桃木、1938 年的废旧炮弹壳与 1967 用的碳纤维材料拼接而成,门楣上刻着 “一眼千年,时空共赏” 的鎏金大字。江浅穿着绣有地脉符文的米色风衣,正和公园运营总监张经理检查开园前的准备工作。“每个时空区域的工作人员都到位了吗?要确保游客进入不同区域时,能立刻感受到对应的时空氛围。” 江浅指着园区导览图,上面清晰标注着 1913 年 “序能古镇区”、1938 年 “战地记忆区” 和 1967 年 “未来科技区” 三大核心板块。张经理笑着点头:“都安排好了!1913 年区域的工作人员穿传统服饰,1938 年区域的志愿者扮成战地医护和战士,1967 年区域的讲解员配了智能讲解眼镜,保证让游客有‘穿越’的感觉。”

上午九点,公园正式开园,游客们沿着青石板路走进 1913 年 “序能古镇区”。眼前的场景瞬间让人忘记了 1967 年的现代气息:灰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屋檐下挂着红灯笼和晒干的玉米、辣椒,街角的 “许能茶馆” 飘出阵阵茶香,穿着蓝布衫、梳着发髻的店员正用传统陶壶沏茶。“快来试试剪纸!” 街角的手工艺作坊里,1913 年的剪纸艺人周奶奶正招呼游客,她面前的木桌上摆着红纸、剪刀和刻刀,墙上挂满了融合时空元素的剪纸作品 —— 有带着地脉符文的瑞兽,也有穿梭在古镇与未来城市之间的纸飞机。来自 1967 年的小女孩朵朵拉着妈妈的手,好奇地拿起剪刀:“奶奶,我能剪一个会‘穿越’的小兔子吗?” 周奶奶笑着握住她的小手,手把手教她剪出兔子的轮廓,又在兔子耳朵上刻了个小小的时空符号:“你看,给兔子加上这个‘时空印记’,它就能在不同时空穿梭啦!” 朵朵举着自己的作品,兴奋地跑到隔壁的 “陶艺坊”,想把剪纸图案画在陶碗上。

陶艺坊里,1913 年的制陶艺人王师傅正演示 “序能陶碗” 的制作过程。他脚下踩着转盘,双手沾满陶土,转盘飞速转动间,一个圆润的陶碗雏形逐渐显现。“这陶碗的秘密在底部,” 王师傅指着碗底的凹槽说,“烧制时会嵌入一小块序能矿石,盛水后能让水质更清甜。” 游客李先生饶有兴致地坐下尝试,可转盘刚转起来,陶泥就歪歪扭扭地塌了。“别急,双手要稳,顺着陶泥的纹路用力。” 王师傅从背后扶住他的手,慢慢调整力度,“就像咱们 1913 年的人侍弄庄稼,要顺着地脉的性子来,才能有好收成。” 在王师傅的指导下,李先生终于做出一个不算规整但颇有特色的陶碗,他小心翼翼地在碗底画了个笑脸:“要把这个‘时空陶碗’带回家,让孩子知道以前的手艺人有多厉害。”

穿国 “时空隧道”(由全息投影打造的光影通道,两侧不断闪过各时空的历史画面),就进入了 1938 年 “战地记忆区”。这里没有鲜艳的色彩,取而代之的是灰色的战壕、斑驳的掩体和仿制的战地医院帐篷,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艾草香(模拟战地消毒水的味道,却更温和)。“前方发现‘伤员’,请医护志愿者立刻前往救援!” 广播里传来模拟的战地通讯声,几位游客换上仿制的 1938 穿军装,正参与 “战地救援” 体验项目。来自 1967 年的高中生小宇背着仿制的医疗箱,跟着志愿者老赵冲向 “战壕”,里面的 “伤员”(由工作人员扮演)正捂着 “伤口” 呻吟。“先检查伤口有没有异物,用纱布压迫止血,再用夹板固定骨折部位。” 老赵一边示范一边讲解,“1938 年条件艰苦,医护人员就是靠这些简单的工具,救了很多战士的命。” 小宇紧张地按照步骤操作,额头上渗出了汗珠,当成功为 “伤员” 包扎好伤口时,他长舒一口气:“原来当年的医护人员这么不容易,以后我再也不会浪费医疗资源了。”

不远处的 “战地通讯站” 里,游客们正体验 1938 年的 orse 电码传递。1938 年的老战士张爷爷坐在发报机前,手把手教孩子们操作:“这是‘嘀’,短按;这是‘嗒’,长按,‘嘀嗒嘀’代表‘救’,‘嗒嘀嗒’代表‘援’,把这些信号组合起来,就能传递消息了。” 小男孩安安学得格外认真,当成功发出 “坚守阵地” 的电码时,张爷爷竖起大拇指:“真棒!当年我们就是靠这些‘嘀嗒声’,在炮火中传递情报,守住了很多重要阵地。” 安安抱着自己的 “电码学习手册”,认真地说:“爷爷,我要把这些知识讲给同学听,让大家都知道以前的战士有多勇敢。”

走出 “战地记忆区”,映入眼帘的是充满未来感的 1967 年 “未来科技区”。这里的建筑全是流线型设计,外墙由可变色的智能玻璃组成,随着阳光角度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地面铺着感应式地砖,游客走过时会留下淡淡的 “时空能量轨迹”。“欢迎体验‘时空穿梭模拟器’!” 科技体验馆里,工作人员笑着迎接游客。模拟器外形酷似太空舱,内部布满了显示屏和操控按钮。游客陈先生坐进模拟器,戴上 VR 眼镜,瞬间感觉自己置身于时空隧道中 —— 眼前闪过 1913 年的稻田、1938 年的战场,最后停在 2077 年的未来城市。“太真实了!” 陈先生摘下眼镜,还在回味刚才的 “穿梭” 体验,“感觉真的在不同时空之间旅行,还能看到未来的科技,太神奇了!”

旁边的 “智能生活体验馆” 里,展示着 1967 年的前沿科技产品。工作人员小李正在演示 “时空能量智能厨房”:“大家看,这个冰箱能通过时空能量保鲜,蔬菜放进去一个月还和刚买的一样新鲜;这个烤箱能根据食材的种类,自动调节‘能量烹饪模式’,烤出来的牛排外焦里嫩。” 游客王女士忍不住伸手触摸冰箱门,冰凉的触感带着一丝微弱的震动:“这冰箱真的不用插电吗?” 小李笑着说:“它靠吸收空气中的游离时空能量运转,既环保又省电,未来每个家庭都能用上。” 王女士兴奋地说:“要是早点有这种科技,我们家就不会浪费那么多蔬菜了!”

公园的中心广场上,每天下午都会举办 “时空文化大巡游”。1913 年的舞龙队、1938 年的战地腰鼓队、1967 年的机甲表演队依次登场,演员们穿着对应时空的服饰,伴随着融合了各时空音乐元素的巡游曲,在广场上翩翩起舞。巡游的高潮是 “时空共舞” 环节,演员们邀请游客一起跳舞,1913 年的秧歌、1938 年的战地舞蹈、1967 年的机械舞在广场上交融,不同年龄段、不同时空背景的人们手拉手,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傍晚时分,公园的 “时空星光剧场” 开始上演沉浸式话剧《时空守护者》。话剧以 1913 年的地脉守护者、1938 年的战地科研人员和 1967 年的时空科学家为主角,讲述了他们跨越时空携手守护时空稳定的故事。剧场采用 360 度环绕式舞台,观众坐在中央,随着剧情推进,周围的场景会不断变换 —— 一会儿是 1913 年的雾灵山,一会儿是 1938 年的战壕,一会儿是 1967 年的实验室。当剧情演到三位主角在 “时空交汇点” 相遇,共同启动能量装置时,剧场顶部的全息投影洒下漫天 “星光”,观众们仿佛真的置身于时空交错的奇幻场景中,不少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闭园前,江浅在公园的 “时空留言墙” 前驻足,上面贴满了游客的留言:“在这里感受到了不同时空的魅力,太有意义了!”“带孩子来学习历史,比课本生动一百倍!”“下次要带爸妈来,让他们也体验一下未来科技!” 看着这些温暖的留言,江浅笑着对张经理说:“这就是我们打造时空文化主题公园的意义 —— 让人们在玩乐中感受时空文化的魅力,在体验中理解不同时空的故事,让文化旅游真正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

夕阳西下,“时空之门” 雕塑在余晖中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公园里的灯光渐渐亮起,1913 年区域的灯笼、1938 年区域的战地灯、1967 各区域的霓虹灯光交相辉映,宛如一幅跨越时空的绝美画卷。时空文化主题公园不仅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成了传播时空文化、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的热门目的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 “穿越” 时空,感受历史与未来的碰撞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