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读读小说网>灵异恐怖>时砂遗楼> 第832章 国际合作的全方位深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32章 国际合作的全方位深化(1 / 1)

盛夏的 1967 年国际合作大厦,顶层的全球会议中心内,来自 20 多个国家的代表围坐在环形会议桌旁,桌上摆放着印有 “时空合作?共促发展” 字样的文件袋。巨大的全息投影屏上,实时展示着三大合作领域的规划蓝图 —— 科技研发的 “全球时空探测网”、文化交流的 “世界时空文化节”、经济合作的 “跨时空产业联盟”。江浅穿着剪裁得体的深蓝色西装,站在投影屏前,用流利的多语种交替讲解:“今天,我们齐聚于此,是为了让国际合作突破地域与时空的界限,在科技、文化、经济领域实现全方位深化,让不同国家、不同时空的智慧与资源,汇聚成推动人类进步的力量。”

科技研发领域的合作率先拉开序幕。由中国、德国、美国、日本等 12 各国家联合发起的 “全球时空探测网” 项目,计划在全球布设 50 各高精度时空观测站,共同探索宇宙深处的时空奥秘。在项目启动仪式上,德国天体物理学家克劳斯教授展示了团队研发的 “量子时空探测仪”:“这款仪器能捕捉到宇宙中最微弱的时空涟漪,比现有设备的灵敏度提高了 3 倍。但要实现对时空涟漪的精准定位,需要全球观测站同步观测,形成立体监测网络。” 中国时空科学研究院的李院士接过话茬,调出观测站选址示意图:“我们已经在 1913 年的雾灵山、1967 年的青藏高原选定了观测站地址,雾灵山的地脉能量稳定,能减少地表干扰;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透明度好,适合捕捉深空信号。接下来,需要各国团队共同完成设备调试和数据校准。”

很快,各国科研人员奔赴各个观测站,展开紧锣密鼓的建设与调试。在 1913 年的雾灵山观测站,中国科研人员小王正和德国工程师安娜一起安装 “量子时空探测仪”。安娜指着仪器内部的核心部件说:“这个‘时空晶体传感器’是关键,安装时必须保持水平,误差不能超过 0.1 毫米,否则会影响数据精度。” 小王点点头,小心翼翼地调整传感器的角度,一边操作一边说:“雾灵山的地脉能量会对仪器产生轻微干扰,我们准备在仪器周围布设‘能量屏蔽环’,用 1913 年的地脉符文原理,减少干扰信号。” 安娜好奇地问:“地脉符文?这听起来很神奇,真的能起到屏蔽作用吗?” 小王笑着拿出一张符文图纸:“我们做过实验,这种符文能引导地脉能量绕开仪器,就像给仪器穿了一层‘防护衣’,等安装好你就能看到效果了。” 经过两周的协作,雾灵山观测站的设备成功调试完毕,首次捕捉到来自银河系边缘的时空涟漪信号,数据通过全球网络实时传送到各国科研中心,各国专家通过线上会议共同分析,为解开宇宙时空结构之谜迈出了关键一步。

文化交流领域的国际合作同样精彩纷呈。江浅牵头举办的 “世界时空文化节”,吸引了全球 50 多个国家的文化代表团参与。在文化节的主展馆内,各国的时空特色文化展品琳琅满目 —— 埃及的 “时空星象壁画” 复制品、意大利的 “文艺复兴时期时空主题雕塑”、中国 1913 年的 “序能符文剪纸”、巴西的 “亚马逊雨林时空图腾”,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不同文明对时空的理解与想象。

在 “非遗技艺展演区”,中国 1913 年的苏绣传承人周奶奶和法国刺绣艺术家索菲正联手创作一幅 “时空繁花图”。周奶奶手持细如发丝的苏绣线,在缎面上绣出带着地脉符文的牡丹;索菲则用法国传统的 “结粒绣” 技法,绣出象征时空星辰的蓝色绣球花。“周奶奶,您绣的符文真漂亮,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索菲一边绣制一边问。周奶奶笑着解释:“这些符文代表着大地的能量,就像你们法国刺绣里的星辰,都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两人不时交流针法技巧,周奶奶教索菲用苏绣的 “虚实乱针” 表现花瓣的层次感,索菲则教周奶奶用 “金属线绣” 增添作品的光泽感。当这幅融合了中西方技艺的 “时空繁花图” 完成时,周围响起阵阵赞叹,不少游客驻足拍照,感叹不同文化碰撞出的艺术火花。

文化节期间,还举办了 “全球时空故事大会”,各国代表分享各自文化中的时空传说。印度代表讲述了 “时空轮回” 的古老寓言,肯尼亚代表带来了 “草原时空守护者” 的民间故事,中国 1938 年的战地剪纸传承人赵爷爷则讲述了战士们用剪纸传递信念的战地故事。来自美国的小朋友莉莉听完赵爷爷的故事,好奇地问:“赵爷爷,剪纸真的能给战士们力量吗?” 赵爷爷笑着说:“孩子,剪纸本身不能打仗,但它上面的图案代表着希望,就像你们国家的超级英雄故事,能给人勇气呀!” 莉莉似懂非懂地点头,当场画了一幅 “时空小英雄” 的漫画,送给赵爷爷:“这是我画的时空小英雄,和您的剪纸一起守护大家!”

经济合作领域的国际合作,让不同国家、不同时空的资源实现了高效整合。江浅推动成立的 “跨时空产业联盟”,吸引了全球 200 多家企业加入,涵盖农业、能源、制造业等多个领域。在联盟的推动下,中国 1913 年的序能稻种植基地与泰国的大米加工企业达成合作,利用泰国先进的加工技术,将序能稻加工成高端大米产品,销往全球;德国的新能源企业与中国 1967 年的时空科技公司合作,研发 “时空能量储能电池”,解决新能源汽车续航难题;巴西的咖啡种植园则与中国 1938 年的战后重建区合作,引入 “时空能量种植技术”,提高咖啡产量和品质。

在 “跨时空农业合作论坛” 上,泰国大米加工企业的负责人桑坤展示了用中国序能稻加工的 “时空香米”:“这种大米口感软糯,还带有淡淡的清香,在泰国上市一个月就卖出了 10 万袋。我们计划在泰国也推广序能稻种植,希望能得到中国专家的技术支持。” 中国 1913 年的农技师周大叔当场表示:“我们可以派技术团队去泰国,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调整序能稻的种植方案,还能教大家制作适合当地的‘地脉能量肥’,保证种出的序能稻和中国一样优质。” 双方当场签订合作协议,计划三年内实现泰国序能稻规模化种植。

在能源合作领域,德国新能源企业的工程师马克与中国 1967 年的科研人员王工,正在共同调试 “时空能量储能电池” 生产线。马克指着生产线中的 “能量转化模块” 说:“这个模块能将风能、太阳能转化为时空能量存储起来,但目前转化效率只有 60%,我们需要优化算法。” 王工拿出平板电脑,展示自己团队研发的 “能量优化模型”:“我们通过分析 1913 年地脉能量的流动规律,设计了这个模型,能让转化效率提高到 80%,你看这个参数设置……” 两人围绕模型参数展开热烈讨论,不时在白板上写写画画,经过三天的协作,终于确定了最优方案。调试后的生产线正式投产,生产的 “时空能量储能电池” 续航能力比传统电池提升了两倍,很快成为全球新能源市场的热门产品。

为了保障国际合作的顺利推进,江浅还推动建立了 “全球合作协调机制”,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负责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统一的合作标准。当 “跨时空产业联盟” 中的一家巴西咖啡企业与中国物流企业因运输标准不一致产生分歧时,协调机构迅速介入,组织双方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商议,最终制定了 “跨时空农产品运输标准”,明确了包装、保鲜、物流时效等要求,保障了咖啡的顺利运输。巴西咖啡企业的负责人罗德里格斯感慨地说:“有了这个协调机制,我们在合作中遇到问题再也不用发愁了,这让国际合作变得更顺畅、更高效。”

随着国际合作的全方位深化,各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全球时空探测网” 发现了 3 个新的时空涟漪源,为宇宙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世界时空文化节” 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活动之一,促进了不同文明的相互理解;“跨时空产业联盟” 带动了参与国家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岗位。

在 “国际合作成果展” 上,江浅看着来自各国的合作成果展品,对身边的各国代表说:“国际合作不是简单的资源交换,而是不同智慧、不同文化、不同力量的深度融合。未来,我们要继续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让国际合作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共同进步的强大动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夕阳下,国际合作大厦前的广场上,来自各国的代表手拉手,共同种下 “合作之树”。树苗上挂着不同国家的国旗,象征着各国在合作中共同成长。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国际合作带来的希望与美好,也预示着,在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下,人类社会必将在合作中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