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傍晚,夕阳的最后一缕余晖掠过钟楼的尖顶,将这座矗立百年的建筑镀上一层暗金色。钟楼底层的储藏室里,灯光昏黄却明亮,江浅正蹲在地上,逐一检查摊开的装备。她穿着耐磨的深色探险服,袖口和裤脚都扎得紧紧的,头发束成高马尾,露出光洁的额头,眼神专注而坚定。“夜视仪电量满格,地质探测仪校准完毕,绳索的承重测试也通过了,” 她拿起一把特制的多功能工兵铲,在掌心掂了掂,“这把铲子能凿开岩石,还能当登山镐用,关键时刻能派上大用场。”
一旁的小林正往背包里塞应急灯和压缩饼干,他是科研团队里最年轻的成员,脸上带着些许兴奋,又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江姐,钟楼的资料我又核对了一遍,记载里只提到‘地底藏秘,钟鸣启路’,具体通道在哪儿,里面是什么情况,一点线索都没有啊。” 他挠了挠头,语气里带着担忧,“而且这钟楼建于 1913 年,距今快六十年了,地底通道会不会早就坍塌了?”
江浅直起身,走到墙边挂着的钟楼结构图前,手指顺着图纸上标注的 “地基承重柱” 滑动:“根据之前的探测,钟楼地基下方有一处中空区域,和记载里‘地底藏秘’的描述吻合。至于通道,我推测应该在钟楼底层的老壁炉后面 —— 上次来勘察时,我发现壁炉内侧的砖块缝隙比其他地方宽,而且砖块的颜色也稍浅,像是后来砌上去的。” 她转头看向团队里的老地质专家周教授,“周教授,您经验丰富,您觉得从壁炉入手,可行性高吗?”
周教授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仔细端详着图纸,又拿起地质探测仪查看之前的探测数据:“从地质结构来看,钟楼地基采用的是 1913 年少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虽然年代久远,但核心承重部分还很稳固,只要小心避开承重柱,从壁炉凿开通道,坍塌的风险不大。不过地底环境复杂,可能会有积水、有毒气体,甚至是未知的地质断层,咱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为了这次探险,团队已经筹备了整整一个月。他们不仅搜集了钟楼自建成以来的所有历史资料、地质数据,还联系了专业的探险队,学习地底探险的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案。周教授特意准备了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和水质分析仪,小林则研发了一款小型雷达探测仪,能穿透三米厚的岩石,探测前方通道的情况。“我这雷达探测仪虽然小巧,但灵敏度很高,只要前方有通道或者空洞,就能立刻显示出来,” 小林拍了拍背包里的设备,努力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自信些,“而且我还准备了备用电池,能保证连续工作八个小时。”
夜幕完全降临,月光透过储藏室的小窗户,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影。江浅看了看手表,时针指向晚上八点,正是行动的最佳时机 —— 此时街上行人稀少,不会引起不必要的注意。“大家再检查一遍装备,五分钟后,我们开始行动。” 她深吸一口气,声音沉稳有力,“记住,安全第一,一旦遇到无法应对的危险,立刻撤退,不要逞强。”
众人齐声应下,再次检查各自的装备。周教授将气体检测仪别在腰间,又摸了摸口袋里的应急药品;小林把雷达探测仪紧紧抱在怀里,像是抱着宝贝一样;江浅则扛起工兵铲,走到老壁炉前,仔细观察着砖块的排列。壁炉早已废弃多年,内部积满了灰尘和枯叶,散发着一股陈旧的霉味。她伸出手指,轻轻敲了敲内侧的砖块,发出 “空空” 的声响,与其他实心砖块的 “咚咚” 声截然不同。“就是这里了,” 她对众人说,“小林,用雷达探测仪扫一下,看看里面的通道情况。”
小林立刻打开设备,将探测头贴在砖块上。屏幕上很快出现了清晰的图像:砖块后面果然有一条狭窄的通道,通道呈倾斜向下的趋势,延伸约十米后,似乎变得宽敞了一些,没有发现明显的坍塌痕迹。“江姐,通道没问题,宽度大概能容一个人侧身通过,就是有点陡。” 小林兴奋地说,紧张的情绪消散了不少。
江浅点点头,举起工兵铲,小心翼翼地撬动砖块。砖块之间的水泥早已风化,她没费多大劲,就拆下了第一块砖。一股潮湿的气息混杂着腐朽的木头味、泥土味扑面而来,比壁炉外的霉味更浓烈,甚至带着一丝淡淡的铁锈味。小林忍不住皱了皱眉,捂住了鼻子:“这味道也太难闻了,
周教授立刻拿出气体检测仪,将探测头伸进拆砖留下的洞口。仪器屏幕上的数值快速跳动,片刻后稳定下来,显示各项指标正常,没有有毒气体。“放心吧,气体安全,” 他对小林说,“这味道主要是地底长期不通风,潮湿环境滋生的霉菌和腐烂的杂物散发的,虽然难闻,但没什么危险。”
众人松了口气,继续拆砖。很快,壁炉内侧被拆出一个能容一人通过的洞口,洞口后面,一条幽暗的通道隐约可见,仿佛一头蛰伏的巨兽,正等待着他们踏入。江浅打开头盔上的夜视仪,一束柔和的绿光照亮了通道入口。她低头看了看通道内壁,墙壁湿漉漉的,用手一摸,满是黏腻的青苔,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通道墙壁很滑,大家进去后一定要扶好两边的岩壁,小心脚下。” 她回头叮嘱道,率先弯腰钻进了通道。
通道比小林探测的还要狭窄,江浅只能侧身前进,肩膀时不时会碰到两侧的岩壁,沾染上不少青苔和泥土。通道倾斜的角度比预想中陡,她每走一步都要格外小心,生怕脚下打滑。身后的小林紧紧跟着她,头盔上的夜视仪绿光与她的交织在一起,勉强照亮了前方几米的路。“江姐,这通道也太窄了,感觉人都要被挤扁了,” 小林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侧身走路太费力,“而且这墙壁也太湿了,我的衣服都湿透了。”
“坚持一下,很快就到宽敞的地方了,” 江浅回头对他说,语气里带着鼓励,“你看,前面的光线好像亮了一些,应该快到通道转折的地方了。” 她说得没错,又走了大约五分钟,通道果然开始变得宽敞,倾斜的角度也平缓了不少。众人终于能直起身子,松了松紧绷的肩膀,大口喘着气。
周教授拿出应急灯,打开开关,一束明亮的白光驱散了幽暗。众人借着灯光打量四周,发现通道墙壁上布满了细小的裂缝,裂缝里渗着水珠,时不时会滴落在地上,发出 “滴答、滴答” 的声响,在寂静的地底显得格外清晰。墙壁上还残留着一些模糊的刻痕,像是有人曾经在这里刻过什么,但因为年代久远,又被青苔覆盖,已经看不清具体内容了。“这些刻痕看起来像是人为的,” 周教授用手拂去一块刻痕上的青苔,仔细观察着,“从刻痕的磨损程度来看,应该有些年头了,说不定是 1913 年钟楼建造时留下的。”
江浅也凑过去查看,她发现刻痕的排列似乎有规律,不像是随意刻画的。“会不会是某种标记,用来指示通道的方向或者隐藏的秘密?” 她猜测道,拿出相机,将刻痕一一拍下来,“回去后我们仔细研究一下,说不定能发现线索。”
就在这时,小林突然 “哎呀” 叫了一声,众人吓了一跳,连忙看向他。只见小林正蹲在地上,看着脚下的地面,脸上带着惊讶的表情。“怎么了,小林?” 江浅急忙问道。小林指着地面,声音有些激动:“你们看,这里有脚印!”
众人立刻围过去,借着应急灯的光线,果然看到地面上有几个模糊的脚印。脚印很小,看起来像是女人或者孩子留下的,鞋底的纹路依稀可见,不像是现代的鞋子款式,倒像是 1913 年前后流行的布鞋样式。更奇怪的是,脚印旁边还有一些细小的划痕,像是某种工具拖过的痕迹。“这脚印是谁留下的?难道在我们之前,已经有人来过这里了?” 小林疑惑地说,“可钟楼的资料里,从来没有记载过有人进入地底通道啊。”
周教授蹲下身,用手指轻轻拂过脚印,又摸了摸旁边的划痕:“脚印和划痕都还比较清晰,没有被过多的灰尘覆盖,说明留下的时间应该不算太久,可能就在近几年。而且从划痕的深度和走向来看,像是有人拖着什么重物从这里经过。” 他站起身,眉头紧锁,“这就奇怪了,除了我们,还有谁会知道这个地底通道,又为什么要来到这里?”
江浅沉默了片刻,眼神变得更加坚定:“不管是谁来过,这都说明钟楼的地底确实藏着秘密,而且这个秘密可能已经被其他人盯上了。我们必须加快速度,尽快找到秘密所在,不能让它落入不该拥有的人手中。” 她转头看向通道深处,那里依旧一片幽暗,仿佛没有尽头,但她的声音里没有丝毫退缩,“大家小心些,我们继续往前走。”
众人点点头,重新整理好装备,继续向通道深处进发。通道越来越宽敞,潮湿的气息依旧浓烈,但众人心中的不安似乎被探寻真相的信念驱散了不少。小林一边走,一边用雷达探测仪扫描前方,时不时报出探测结果:“江姐,前方二十米处没有障碍物,五十米处好像有一个拐角,拐角后面似乎有一个很大的空间。”
江浅回应道:“好,我们慢慢走,到拐角处先观察一下,再决定下一步行动。” 她的脚步沉稳,每一步都踏得很实,仿佛在用行动告诉众人,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找到真相。通道里的 “滴答” 声依旧不断,与众人的脚步声、呼吸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首独特的地底探险曲,而钟楼地底的秘密,正等待着他们揭开神秘的面纱 。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