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台灯已经连续亮了三天,江浅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将手中的晶体放大镜轻轻放在桌上。眼前摊开的 “符号 - 能量” 对应表格密密麻麻,核心符号的 “七星聚” 指令旁,周教授标注的 “灵核启,时空定” 注释格外醒目。她盯着那行字,脑海中突然闪过一段模糊的记忆 —— 似乎在某本研究古代巫葬文化的资料里,见过类似 “以核定时空” 的记载。
“等等,我好像想起些东西。” 江浅猛地坐直身体,眼神里泛起光亮,对着正在调试能量发射器的小林和整理兽皮卷的周教授喊道。两人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围了过来,小林手里还拿着半截没吃完的压缩饼干:“江姐,是不是想到破解符号的关键了?”
江浅起身走到书架前,在堆满古籍和研究资料的角落翻找起来。书架上的书籍大多已经泛黄,有的封面甚至已经脱落,空气中扬起细小的灰尘。她抽出一本蓝色封皮的厚书,封面上写着《巫葬遗考》,书脊处用毛笔写着 “1952 年修订”,这是她十年前在雾灵镇考察地脉文化时,从一位老学者手中得到的孤本,里面记载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古代巫葬习俗与仪式。
“你们看这段记载,” 江浅翻到书中夹着书签的一页,将书摊在石桌上,用手指着其中一段文字,“‘巫者筑五行棺阵,敛地脉之灵,以七星为引,祀时空之序,葬非尸,藏其核,失衡则乱,平衡则安’。” 她逐字逐句念出来,眼神扫过桌上的青铜棺符号图谱,“这不正是我们现在研究的青铜棺阵吗?‘五行棺阵’‘七星为引’‘藏其核’,和我们发现的五行方位棺木、核心符号‘七星聚’、中央棺木藏‘地脉灵核’完全吻合!”
周教授凑近书本,戴上老花镜仔细研读,越看越激动:“这段文字我之前也在其他古籍中见过零星记载,却没和青铜棺阵联系起来!你看这里还有配图,画的是五具棺木围绕中央棺木排列,和我们地底看到的青铜棺阵布局一模一样!只是当时以为是神话传说,没想到真的存在!”
小林也凑过来,虽然对古文不太熟悉,但看着配图和江浅标注的符号图谱,瞬间明白了其中的联系:“江姐,这么说青铜棺阵不是普通的墓葬,而是古代巫者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所?‘葬非尸,藏其核’,意思就是里面不是埋着死人,而是藏着‘地脉灵核’,用来祭祀和稳定时空?”
“没错,” 江浅点点头,继续翻看书中的内容,“书中还记载,古代巫葬文化中,‘灵核’是地脉能量的凝聚体,一旦灵核异动,就会引发时空紊乱、自然灾害。巫者们建造五行棺阵,将灵核封存于中央棺木,通过五行能量的平衡来稳定灵核,再以‘七星祭祀’仪式定期加固,确保时空秩序稳定。这和我们之前推测的青铜棺阵作用完全一致!”
她指着书中一段关于 “符号与仪式” 的记载,对两人说:“你们看,这里提到‘棺刻符,以通灵核’,意思是棺盖上的符号是用来与灵核沟通的‘媒介’。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符号能传递能量波动 —— 古代巫者通过雕刻特定符号,让棺木成为能量传导的载体,实现对灵核的控制。我们之前发现的符号‘编织纹理’,很可能就是巫者用来‘编码’祭祀指令的特殊文字。”
周教授突然想起兽皮卷账本上的内容,立刻翻找出来:“账本中提到‘三月一祭,七月一敛’,结合这本书的记载,‘三月一祭’应该就是‘七星祭祀’仪式,‘七月一敛’则是收敛五行能量、重新平衡灵核的仪式!你看账本上还画着祭祀时使用的器物,和我们在工具库找到的青铜罗盘、能量观测仪一模一样!”
江浅拿起青铜罗盘,对照书中的祭祀器物图,发现罗盘中央的指针图案,与书中画的 “祭天指针” 完全相同:“这个罗盘不是用来定位的普通工具,而是祭祀时的‘法器’!巫者通过罗盘观察地脉能量流向,调整五行棺木的能量平衡。我们之前用它探测到中央棺木的方向,其实就是它在指引‘灵核所在’,这是古代巫者留下的‘指引信号’。”
小林看着手中的小型能量探测仪,突然恍然大悟:“那这个探测仪,就是古代巫者用来‘监测灵核能量’的工具!书中说‘以器观灵,以符调能’,意思就是用专门的器物观察灵核状态,用符号调整能量,和我们现在用探测仪监测能量波动、用符号对应的能量参数调试发射器,本质上是一样的!”
“太神奇了!古代巫者的智慧竟然这么先进!” 周教授感慨道,“他们没有现代科技,却能通过观察自然、总结规律,创造出如此精密的能量控制体系,甚至比我们更早意识到时空与地脉能量的联系。这些历史资料和青铜棺阵的发现,彻底改写了我们对古代巫葬文化的认知!”
江浅继续深入解读资料,发现书中还记载了 “灵核激活与封印” 的仪式流程:“要打开中央棺木、接触灵核,必须先完成‘五行启灵’仪式 —— 按照金、木、水、火、土的顺序,依次激活对应棺木的符号能量,让五行能量形成平衡的‘能量场’,再通过核心符号的‘七星聚’指令,启动灵核的‘休眠模式’,才能安全打开棺木。如果跳过仪式直接开启,灵核会因能量失衡而爆发,引发巨大灾难。”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之前打开‘金’位棺木时,中央棺木会有异动!” 小林惊出一身冷汗,“我们只激活了金属性能量,打破了五行平衡,灵核已经开始‘预警’了!幸好没有继续贸然行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江浅点点头,眼神变得格外严肃:“所以接下来我们的研究方向必须明确 —— 第一步,结合历史资料和符号解读,还原‘五行启灵’仪式的完整流程,确定每个步骤对应的符号能量参数和操作方法;第二步,根据仪式要求,用现代设备模拟五行能量平衡,计算出每种能量的‘标准强度’和‘激活顺序’;第三步,在地底进行‘小范围能量测试’,验证仪式流程的安全性,确保不会引发灵核异动;最后,再按照完整仪式打开中央棺木,研究地脉灵核。”
周教授补充道:“书中还提到‘祭器为钥’,我们在工具库找到的青铜匕首、罗盘、观测仪等器物,很可能是完成仪式必需的‘法器’,需要研究清楚每件器物在仪式中的具体用法。比如青铜匕首,可能是用来‘刺破能量屏障’的,对应仪式中的‘启灵’环节。”
小林立刻拿出工具库的器物清单,开始逐一对照书中的祭祀器物图:“我现在就整理每件器物的用途,结合能量参数,制作‘仪式工具使用手册’!对了,书中有没有提到‘七星祭祀’仪式的具体细节?我们激活灵核后,可能还需要用这个仪式来稳定它。”
“书中有详细记载,” 江浅翻到对应的章节,“‘七星祭祀’需要在特定的天文节气举行,通过摆放七件祭祀器物,形成‘七星阵’,与中央棺木的灵核形成能量共鸣,达到加固灵核的目的。不过目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安全打开中央棺木,这个仪式可以后续再研究。”
三人围绕历史资料和青铜棺阵的联系,又讨论了整整一天。实验室的灯光下,《巫葬遗考》《兽皮卷账本》《符号图谱》《能量参数表》整齐地铺在石桌上,原本零散的线索,在历史资料的串联下,终于形成了清晰的脉络。江浅看着眼前的资料,心中充满了感慨 —— 这些被遗忘在历史长河中的记载,竟然成为破解青铜棺阵秘密的关键,而古代巫者守护时空的智慧,也通过这些资料和青铜棺阵,跨越千年传递到他们手中。
“有了历史资料的指引,我们的研究终于有了明确方向,” 江浅合上《巫葬遗考》,眼神坚定地看着两人,“接下来的工作虽然艰巨,但只要我们按照仪式流程一步步来,一定能安全打开中央棺木,揭开地脉灵核的神秘面纱,完成这场跨越千年的‘时空守护’接力。”
小林和周教授重重点头,手中的笔在 “仪式流程表” 上快速记录着,实验室里再次响起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窗外的夜色渐浓,灯光下三人专注的身影,与桌上古老的书籍、神秘的符号、精密的仪器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幅跨越古今的 “解密画卷”,而画卷的尽头,中央青铜棺内的地脉灵核,正等待着被揭开神秘的面纱 。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