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联,拜科航天发射场。
原本计划在一个月后进行的卫星发射,因为前期准备过于仓促,在最后的综合检测阶段发现了一系列难以快速排除的技术故障。
发射计划被迫推迟,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们顶着巨大的正治压力,日夜不停地排查、修正、再测试。
这一拖,就是两个多月过去了。
当所有问题似乎都已经解决,新的发射日期被再次郑重对外公布后,整个发射场的气氛紧张且充满期待。
沙联迫切需要这颗卫星来挽回一些在太空竞赛中落后的颜面。
然而,不出意外的话就会再次出现意外,命运也似乎开了玩笑。
——
花家,京城,一场备受瞩目的新闻发布会正在举行。
发言人章毅站在台上,面带从容的微笑,却抛出了一枚足以重塑世界认知的重磅炸弹。
“首先,我谨代表花家郑重宣布...”
章毅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会场。
“经过最高决策层批准,我们决定向国际社会披露一项已持续进行多年的太空计划。”
“事实上,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非将于近日由某个国家发射。”
“而是早在二十年前,便已经由我国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会场内瞬间一片死寂,所有记者都瞪大了眼睛,仿佛怀疑自己听错了。
紧接着,是如同潮水般的哗然和窃窃私语!
章毅没有理会下方的骚动,继续平静地宣读。
“自此之后的二十年里,本着和平利用太空、服务国家建设和人类福祉的原则,已经陆续成功向近地轨道、地球同步轨道等多种轨道发射了总计375颗各类人造卫星。”
“并且,目前仍保持着年均约50颗的发射能力和计划。”
说到这,他身后的大屏幕亮起,展示出一幅复杂的全球轨道模拟图,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光点和小字标注的轨道参数,直观地展示了花家宣称的卫星网络。
“我国决定,将部分卫星的导航、定位、授时等基础服务,向全球民间用户免费开放,相关接口协议和技术标准将通过官方渠道公布。”
他顿了顿,看着台下已经完全懵了的各国记者,尤其是面色惨白的沙联和米酱记者,微笑道。
“其次,我们将借此机会,向全世界推广我们的‘华夏网’信息技术体系。”
“并欢迎各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就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制定、应用开发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接下来的记者提问环节彻底陷入了疯狂。
几乎所有记者的注意力都如同被磁石吸引般,死死钉在了那375颗卫星上!
米连社记者约翰·史密斯第一个抢到话筒,几乎是在吼叫。
“发言人先生!您声称二十年前就发射了第一颗卫星!这简直难以置信!”
“请问有什么证据?为什么过去的二十年里全世界对此一无所知?这难道不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欺骗吗?”
章毅脸上保持着职业化的微笑,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道。
“史密斯先生,关于首次发射的具体细节和时间,属于国家最高机密,目前尚未到达解密的年限。”
“至于外界为何不知情,我想,这或许和我国过去一段时间相对低调内敛的发展策略有关。”
“毕竟我们更倾向于脚踏实地地做事,而非急于宣传。”
发薪社记者玛丽安紧接着站起来,语速飞快。
“发言人先生,年均50颗的发射速度远超当前任何国家的航天能力!”
“请问你们是如何解决火箭发射成本、可靠性以及如此庞大的测控需求的?”
“这些卫星的具体用途是什么?军事用途占多大比例?”
章毅眯着眼听完,随后笑着道。
“关于技术细节和具体用途,很抱歉,这位女士,其中涉及大量保密内容,我不便透露。”
“但我可以重申,花家的太空事业始终秉持和平目的。”
沙联社记者伊万诺夫脸色铁青询问道。
“发言人先生,贵国选择在此时公布这个消息,是否有特定意图?是否针对某些国家的航天计划?”
章毅微笑以对。
“我们只是认为,到了该让世界了解花家在太空领域所做努力和贡献的时候了。”
“时机的选择是基于我们自身的发展节奏,不针对任何第三方。”
随后,无论记者们如何追问、质疑、甚至隐含指责,章毅始终像一块温润却坚不可摧的玉石。
用“属于机密”、“不便透露”、“需要进一步了解”等标准话术,将一切尖锐问题轻轻化解。
看着台上那位始终面带微笑、态度无可挑剔却什么实质信息都不给的发言人,台下的记者们气得牙痒痒,恨不得冲上去给他一拳,却无计可施。
“各位,还有什么关于今天发布内容的问题吗?”
章毅看了看手表,笑容越发“和蔼可亲”。
“我今天时间还算充裕,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台下记者们一阵无语,内心几乎都在咆哮。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