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园园率先站了出来,“子溪,我愿意跟着你试试。”
杜铭轩一听女知青都加入了,那他也要干,其他几人见状,也有几个陆续表示加入。
苏姗心中有了底,开始和严浩紧锣密鼓地搭建大棚框架。在他们努力下,几个大棚框架很快搭建完成。
苏姗进入空间,挑选了一些适合冬季种植的蔬菜种子。
几天后,苏姗坐着牛车去了一趟县城,找人帮忙把这些塑料薄膜运了回来,他和大家一起把薄膜覆盖在框架上,又在村里弄了一些稻香,找人编植了成草莲子,盖在大棚外面也能为冬季大棚进行保暖。
接着,她从空间里拿出一些蔬菜种子,开始在大棚里播种。
在她和严浩的精心照料下,没过多久,大棚里便冒出了嫩绿的新芽。其它几人也是一样的情况,仿佛也预示着一个新的希望即将在这个寒冬开始。
时间转眼过去了一个月,东北的冬天也迎来了第一场大雪。
还好她之前提醒过众人,在自己种植的大棚里做了保暖措施。雪下了两天两夜雪停后,大家迫不及待地去看大棚里的蔬菜,当看到蔬菜在棚里依旧翠绿鲜嫩时,他们都是兴奋不已。
差不多时间又过了半个月,种植的第一批蔬菜也成熟了,有番茄、黄瓜、茄子、辣椒、豆角等,各种新鲜蔬菜。
苏姗已经让严浩去了镇上供销社打听过情况了,供销社给出的价格还不低。众人经过商量决定把蔬菜卖给镇上供销社。
他们精心采摘、打包好蔬菜,严浩去找了村里的牛车每天以五毛钱的价格,把他们的蔬菜拉到镇上。
供销社的工作人员看到新鲜的蔬菜,眼睛都亮了,当场就按照之前谈好的价格收购了。拿到钱的那一刻,大家都欢呼起来,这可是他们最近一段时间辛勤劳作的成果。那些没有种植大棚的几个也是呕的要死,他们后悔了,后悔没能弄一个大棚,这样不仅自己有菜吃,还能买钱补贴。
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大家的积极性更高了。
苏姗趁热打铁,开始教几位如何科学种植、管理大棚蔬菜,扩大种植规模那还是算了,她太懒。
村里其他人家看到知青们赚了钱,也纷纷跑来请教,想要加入大棚种植的行列。苏姗直接把这活儿推给了严浩他们,严浩自然是毫不吝啬地分享他们种植的经验。
现在村里有不少人都有些后悔,当时大队长跟众人说的时间,大家跟本不信,也不以为意,现在看到他们赚了钱,才知道后悔。
镇上这些新鲜的冬季蔬菜一上架,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大家纷纷围拢过来,询问价格。没过半天他们送来的蔬菜就卖完了。他们也赚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一个冬天下来,几个建大棚的知青每人都赚了不少钱,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严浩和苏姗更是如此,他们不仅收获了金钱,还收获了大家的信任与尊重。
随着大棚蔬菜种植在村里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严浩他们这个村也出名了,为此公社领导还专门大力赞扬他们。
然而,就在大家沉浸在丰收喜悦中时,麻烦找上门了。村里总有那么几个眼红看他们赚到钱的人,联合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向公社举报他们搞资本主义。公社很快派人下来调查,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他们并不慌张,还好陆知青提醒他们留了心眼,把种植大棚蔬菜的过程都记录下来,证明这是响应自给自足、改善生活的号召。调查人员仔细查看后,发现他们的做法合理合法,不仅没有问题,还值得推广。
那些举报的人碰了一鼻子灰,而严浩他们几个知青的名声更响了。公社决定在全公社推广大棚蔬菜种植,还派了人来学习经验。严浩他们毫无保留地分享,帮助更多人走上致富路。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