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宇轩与云渺立刻投入到适配参数的计算中。他们发现,演化法则的核心是 “变量”,稳定法则的核心是 “常量”,两者的适配,本质是 “在变量中寻找可控的常量区间”。例如,幻海域的水法则与空间折叠法则适配时,只要将 “折叠频率” 控制在 “每小时三次”,就能让海水保持 “液态为主、固态为辅” 的形态,既保留演化法则的特性,又不影响文明生存。
十天后,“动态适配阵” 的设计方案终于完成。阵法分为三个核心模块:
法则监测模块:在每个维度群的法则连接节点布设 “演化监测仪”,实时捕捉法则演化的轨迹,将数据传入中央数据库;
参数调节模块:由道衍天机与混沌元始修士组成 “适配委员会”,根据监测数据,动态调整演化法则的 “变量区间”,确保不突破稳定法则的 “常量底线”;
能量平衡模块:各文明将自主修炼产生的 “稳定法则能量” 与新生维度的 “演化法则能量” 注入阵法,形成 “互补的能量循环”,避免一方压制另一方。
当第一座动态适配阵在幻海域启动时,奇迹发生了:水晶状的海水逐渐恢复液态,却保留了 “局部空间折叠” 的特性 —— 航行的贸易舰能通过海水的轻微折叠,实现 “短距离瞬移”,效率比之前提升一倍;金属域的金属法则在参数调节后,不再随机形态变化,而是能 “根据修士的意识”,在固态与液态间自由切换,让器械的使用更加灵活;灵木域的植物法则则实现了 “可控的时间逆行”,修士们能通过调节参数,让作物在 “快速生长” 与 “保持成熟态” 间切换,彻底解决了食物供给问题。
动态适配阵的成功,让万维文明看到了 “动态共生” 的希望。在墨宇轩的推动下,万维共治议会通过《万维法则动态共生公约》,明确规定:
各维度群需在三个月内完成 “法则连接节点的适配改造”,接入动态适配阵网络;
成立 “万维法则演化研究院”,由嵌套维度群与新生维度群的修士共同组成,持续研究法则演化的新可能;
每年举办 “法则创新大会”,鼓励各文明基于动态适配,开发新的法则应用技术。
一年后,法则创新大会在维度融合纪念碑前举办。来自五十余个维度群的修士,展示着动态共生带来的创新成果:碎星域开发的 “星能 - 折叠复合引擎”,让跨维度航行速度再提升两倍;幻海域的 “液态水晶建筑”,能根据潮汐变化自动调整形态,既美观又实用;金属域的 “意识控形器械”,成为万维学院的标配教学工具;灵木域的 “时间可控农田”,为边缘维度群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
新生维度群的原生意识体 “异衍”(人形虚影的名字)也亲自到场,与墨宇轩共同为 “法则创新金奖” 获得者颁奖。异衍的周身不再环绕着无序的演化符文,而是与墨宇轩的星辰战体能量形成 “稳定的共鸣光带”。
“我们曾以为,演化与稳定无法共存。” 异衍的声音带着欣慰,“是你们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法则永恒,不是一成不变,也不是无序演化,而是在动态平衡中,实现无限可能与稳定生存的统一。”
墨宇轩微笑着点头:“这就是祖父墨宸轩追求的‘万维共生’—— 每个文明、每种法则,都能在这片嵌套维度群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既保持独特,又相互成就。”
大会的最后,墨宇轩与异衍共同按下 “万维法则动态网络” 的启动按钮。瞬间,创世神枪爆发出 “七彩的动态光芒”,光芒通过动态适配阵网络,传遍所有维度群。每个维度群的法则连接节点都浮现出 “流动的适配符文”,稳定法则与演化法则如同 “齿轮般” 精准咬合,形成 “永不停歇的动态循环”。
此时,创世神枪的金色光芒与新生维度的七彩演化光芒彻底融合,枪身镌刻的万维文明图腾,新增了 “动态演化的符文”,成为 “静态稳定” 与 “动态演化” 共生的象征。墨宇轩能清晰感知到,祖父墨宸轩的意识残魂在神枪本源中发出 “欣慰的波动”—— 这正是他当年留下创世神枪的终极愿景:不是用力量守护永恒的稳定,而是用智慧构建永续的动态共生。
夕阳下,墨宇轩与墨天行、云渺、星和、平和等并肩站在维度融合纪念碑前,望着远处因动态共生而愈发繁荣的万维景象,心中充满了平静与期待。墨天行的天机罗盘指针稳定地指向 “永续” 与 “繁荣”,云渺的混沌元始能量与异衍的演化法则能量形成 “柔和的共鸣”,星和与平和则在讨论着下一届法则创新大会的举办计划。
墨宇轩知道,“动态共生纪元” 的开启,并非万维文明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还会有更多未知的法则演化,更多新的维度文明,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但他不再担忧,因为他看到,“动态平衡” 的信念已深深扎根在每个文明的心中,年轻一代的修士们正带着传承的星火,以开放、包容、创新的姿态,迎接每一个未知的明天。
创世神枪的光芒依旧柔和,却比以往多了 “流动的活力”。它静静矗立在万维共治议会大厅,见证着这片嵌套维度群在动态共生中,不断书写着属于万维生灵的 “永续传奇”。而这段关于适应、创新与动态平衡的故事,也将如同神枪的光芒般,永远照亮万维宇宙的每个角落,成为跨越所有维度的永恒真理。
去读读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