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外边透透气。”
二生随庄子走出前书房,他俩感觉,老师已经是修炼到了他刚才讲的最高等级的至人了。
此时,天空湛蓝如宝石。几朵乌纱般的云悠悠飘来,恰好遮住了月光。刹那间,天地陷入一片昏暗,仿佛被一层神秘的幕布悄然笼罩 。
黑暗中似有思绪涌动,二生在庄子妙论里,静思宇宙至理。
庄子负手踱步,神色悠然又透着思索。目光在远处漆树林上定了定,喃喃感慨:“天下之物与道,究竟是有物成而道亏,还是无物成亦道亏?就像昭文弹琴,技艺纵已超凡入圣,却也难将世间乐音尽纳。琴音再妙,亦有遗漏。若不抚琴,反倒无此缺憾。师旷击鼓,亦是登峰造极,名传千古。”
蔺且刚才喝茶喝得醉意上头,脸红如霞。他双眼发亮,内心被庄子这番新奇见解深深触动。他忍不住抱拳发问:“师父,到底怎样才算是了解大道之人?”那神情,满是求知的渴望与对大道的向往 。
庄子仰头“哈哈”大笑,笑声似要冲破天际。风,轻轻拂过,撩动他的发丝,他神色洒脱又笃定,大声说道:“了解大‘道’的人必定通达于理,通达于理的人必定明白权变,明白权变的人才不会因外物而害累自己。”话语掷地有声,仿若带着一种无形的力量。
耕子一脸疑惑,微微皱眉,问道:“先生,世上真有至德的人吗?”他的目光中满是探寻,似乎在寻求一个能让内心安定的答案。
庄子微微颔首,目光望向远方,神色平静而坚定:“孔子即是。”
蔺且眼中闪过一丝好奇,赶忙追问:“何以见得?”
庄子轻轻踱步,开始讲述起来:“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仁义。那一路,满是坎坷,到处碰壁。他奔波于各个城邦之间,带着弟子,怀揣着心中的理想。每到一处,都试图将仁义的种子播撒,可现实却如冰冷的石头,一次次将他的希望砸得粉碎。但他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那忧国忧民的心,可敬可佩、可歌可泣。孔子游说道匡地,卫国人将他层层围困。那场面,可谓危机四伏,周围是如狼似虎的士兵,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可孔子呢,竟在包围圈中,悠然地弹琴高歌。那琴音,在这紧张的氛围中,显得格外悠扬,似要穿透这重重困境。”
“这时,有路人见孔子如此,满心不解,上前问道:‘师父您有什么可乐的呢?’孔子停下弹奏,神色坦然,缓缓开口:‘我告诉你吧。我早就忌讳贫穷,仍难免穷困潦倒,是命运所控制的结果呀;我早就向往腾达,仍未得到富贵,是时运所限制的结果啊。当尧舜在位的时候,天下没有穷人,不是这些人有智慧才不贫穷的;当商纣统治的时候,天下人没有亨通显达的人,也不是人们失去了智慧的结果,是时局形势造成的。’”
“孔子接着说,‘在水中行舟不躲避蚊龙,这是渔夫的勇气;在陆地上行走不避躲雄狮猛虎,这是猎人的勇气;刀剑在眼前相击打,把死看得同活着一样,这是为国建功立业不惧牺牲人士的勇气;懂得困厄潦倒是命中注定,知道顺利通达是时运造成的;面对厄运困难而毫不惧怕的人,是圣人的勇气!’”
“有身披销甲的人走过来,满脸愧疚,向孔子道歉:‘很对不起,先生!我们以为您是阳虎,因此包围了您。现在才明白误解先生了,我们马上撤退!’”
去读读小说网